政府启动补贴预案应对猪肉价格上涨
张家界日报讯 应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市政府近期启动价格补贴预案,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拿出57.28万元,对永定区、武陵源区现有城镇低保户5038户、11455人(其中,永定区3497户、8656人,武陵源区1541户、2799人),按50元/人进行猪肉价格补贴。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城区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从5月8日开始,猪肉由原来的8元/500克上涨到10元/500克。7月6日后肉价继续攀升,到7月23日,我市腰条肉已涨至11元/500克,后腿肉13元/500克,里脊肉15元/500克,均创下建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往年这时候受炎热的天气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蔬菜类品种的需求比例上升,对猪肉的消费量减弱,猪肉都会保持一个平稳的价格或呈下降态势。
市物价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导致我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我市进入了一个旅游旺季,外来人口的增多致使各大酒店对猪肉的需求增多;我市自身的生猪产量占有份额小,外调猪占到市场总份额的85%以上,而外调猪受周边地区猪肉上涨的影响,收购价格涨幅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此外,猪肉价格的上涨还受到饲料、仔猪等饲养成本增加及蓝耳病疫情的出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猪肉持续上涨问题,该局有关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市猪肉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应遵守其市场自身的价格规律,政府将不会对物价进行直接干预,但会加强适时监控,严厉打击故意哄抬物价者,以确保猪肉市场运行的稳定。
为了减轻猪肉价格上涨给城镇弱势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市政府启动价格补贴预案,财政部门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拨付资金,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补贴金的发放结算监管,将于近期由民政部门按低保户领证民册一次性发放到位。桑植也将对猪肉价格实行补贴。
政府还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猪生产,对猪肉生产实行保护性补贴措施,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培育生猪养殖大户;以价格调节基金为后盾,积极研究制定生猪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确保养殖户最低利润水平,降低养殖户的生产风险。 (本报记者 何绍群 实习生 陈文超 王博伟 张瑶)
1、下半年价格总体水平会在相对稳定的态势中缓慢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周期性。以生猪为例,由于国际粮价上涨,去年猪价过低,以及疫病等因素叠加作用,造成今年生猪的生产2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明显的下降,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母猪怀孕后生出仔猪再长成育肥猪出栏前后约需17个月的时间,因此这种上涨将会持续一定时期。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
2、三部门推出8项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16日在京召开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要求采取8项有力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保证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迅速扑灭猪蓝耳病等疫情,加强疫情防控,解除养猪户的恐惧心理,保护母猪生产力、增加市场仔猪供应。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生猪、牛羊肉、禽肉、蛋、水产品等其他副食品生产发展,特别是可替代猪肉消费、短期可以见效的禽、蛋的生产,增加市场副食品供给总量。
——千方百计增加猪肉供给,重点保障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的市场供应。
——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加强市场、质量、价格监管和监测工作。严禁注水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市场价格的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
——新闻媒体要正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客观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引导社会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改革、农业、商务、工商、质检、物价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
3、财政部将紧抓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财税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说,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切实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现象,朱志刚表示下半年还将抓紧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财税政策,制定并不断完善具体操作办法和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努力发挥政策作用,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平抑肉价上涨。(新华社大连7月24日电)
4、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周期性生产波动引人关注
来自农业部16日的最新信息显示,去年秋冬以来,除部分地区蒜薹、香蕉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下跌外,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宗农产品中的玉米、小麦、食用油价格先后上涨,5月份后猪肉价格又大幅度上涨。
据统计,上半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市场平均价同比上涨7.9%;6月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74.6%,鸡蛋批发价同比上涨44.8%,花生油批发价同比上涨44.5%。
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还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本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但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民荷包并不一定因此而充实。
通过记者在各地采访以及农业部门的分析,生产成本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各地农民普遍反映强烈的原因。在一些地区,生产资料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甚至超过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1月至6月,主要化肥品种继续在高位运行,农用柴油为每吨5464元,同比上涨9.63%。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