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全副武装”从700多米深的主矿钻出来时,浑身上下沾满了暗红色的矿尘。
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黄泥垭村广洞湾,桑瑞公司的矿部就设在半山上。办公桌上、沙发上也是一层暗红色的矿尘。
尽管城里的人这时节还穿着短短的T恤或露背装,公司副总经理饶怀荣却早已裹上了厚厚的夹衣。
饶向记者介绍桑瑞铁矿的生产情况。他的话时不时被外面传来的喇叭声打断。在矿部的大门口,窄窄的山道上排下了一长溜等待装货的卡车,性急的司机,隔不了几分钟就摁摁喇叭。
主洞、副洞每年产出的近10万吨矿石,将由他们转运到张家界火车站,然后销往陕西、四川及省内的涟源、冷水江等地的钢厂。
陈功顷曾愤而出走。几年后,又回来发展。陈说,“这块土地适合企业生长”。 桑瑞公司的掌门人叫陈功顷,黄泥垭人。陈白手起家,20多年前就开货车、挖小煤洞,越做越大,被本乡人称为桑植“最大的民营企业家”。
在瑞塔铺镇的37个工矿企业中,陈的实力暂列第三。即便放在桑植全县,陈的名号也很响亮。
桑植县每年5个多亿的规模工业总量中,瑞塔铺镇要占半壁江山。正因如此,瑞塔铺提出了“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的口号。
在离桑瑞公司矿部两公里的山下公路边,一处投资1500万元的选矿场已进入机械安装阶段。陈功顷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儿。山上的铁矿矿质属富矿,储藏量达970万吨,但原矿一吨只卖到100多元的价位,选矿后可卖到600元至700元一吨,“还可以延长产业链”。生意一向做得又大气又精明的陈功顷,不可能省略这出重头戏。
陈起步于瑞塔铺,中途“出走”。2001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针及省、市、县有关要求,时任瑞塔铺镇镇长的张启稳奉命带队关闭了陈功顷经营的煤洞。该煤洞其时挂靠在瑞塔铺辖内的支柱工业项目——分水岭煤矿。两人自此结下“梁子”,陈功顷愤而出走,前往桑植县内半县发展。在2003年的瑞塔铺镇人代会上,身为人大代表的陈,“没投张启稳的票”。
陈的经营自此陷入困境。在新的乡镇,“上下都来找皮绊”,陈耿耿于怀,这儿“投资环境太差。”已经担任镇党委书记的张启稳数次登门拜访,力邀陈功顷回“家”。2005年,桑瑞公司销售收入99.8万元。次年,460万元。今年,可过1200万元。
陈功顷表示:明年,销售额要上亿!
这组数字的背后,“有张启稳的功劳。”陈向记者介绍了两人从交恶到成为好友的过程。“企业的效益,可看出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不管矿上有什么事,镇上总会派人迅速料理,让企业心无旁骛,大胆发展。就在记者采访的头天下午4点多,几个司机因运费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堵路,正在为百意木业的聂总的小孩插班读书而奔走的张启稳,十多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与此相佐证的是,作为农村乡镇,瑞塔铺镇还建立了党政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在不多的人力中,专门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企业应急中心,为企业排忧解难。
陈功顷很得意,“这块土地适合企业成长。”
招商、亲商、爱商,“无工不富”才能落到实处。分水岭煤矿矿长滕朋廷说,发展工业,“瑞塔铺镇踩准了经济发力点”。
瑞塔铺镇处于桑植县城东端。随着县城的东扩西建,与中心城越来越只一箭之遥。正在建设中的张桑公路,使瑞塔铺镇成为桑植人流、物流流动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发展工业经济的一个战略支撑点。
因为,在这个人口大镇,储藏着丰富的煤、铁、硅资源。丰富的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优势。
瑞塔铺镇的主政者,一届接一届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2004年6月,张启稳任镇党委书记。曾经担任过县外经委副主任的他,把发展工业抬升到无以复加的战略高度。
那年,县城与瑞塔铺分岔的拐骨岭山上,人们可以看到落款为“瑞塔铺镇人民政府”的巨大“请柬”:“只要来投资,一切好商量”。每个字有三层楼高。
那年,沉寂了多时的广洞湾,陈功顷的桑瑞公司的招牌已经上墙,湾里每天回响着探洞的炮声。
作出这一战略决策的张启稳,向记者道出了另一种隐情。“那年,全县大搞科技兴农,鼓励发展烤烟生产。可全镇700多亩烤烟种植面积,却反而萎缩到500余亩。”历年来重视工业发展的瑞塔铺,百姓农业生产的热情远没有发展工业的热情高。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张启稳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弈出了两步棋:整治投资环境;四处招商。
这是两步关联度极强的棋。投资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土壤;发展工业,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前者可产生“强磁场”,后者能够带来工业群聚效应。
在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出台、党政干部分组上门招商的同时,社会治安的大规模整治也在强力进行,其中一次就抓捕了13个地痞地霸。
东宝铁矿的开发商来自深圳,吉首的老板接管了方圆煤矿,浙江的客商办起了果园松香厂,河南的投资者注册了百意木业……短短的三年时间,37个工矿企业落户,5000多万元的外资入驻,使瑞塔铺镇工业经济风生水起,年产值达2.5亿,年创利税近2000万元。
取代拐骨岭“请柬”的,是一种承诺和豪气,“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崭新崛起”。
与新项目遍地开花齐步推进的,是一批老企业的焕发生机。辖内8个规模工业的龙头——分水岭煤矿,2000年的年产值还只有400万元,如今则增长了10倍。仅2006年就上交税费760万元,且斥资1100万元,收购了2家煤矿。
苦尽甘来的该矿矿长滕朋廷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他说,社会环境好了,经济环境好了,招商、亲商、爱商的氛围形成了,就“踩准了经济发力点,切中了社会发展的脉搏。”
这3年,陈功顷也完成了角色的变换:从一个小煤洞主,到一个拥有规模工业企业的商界大佬。
2万9千人的乡镇,外出打工的不到1200人,大多选择在本地企业就业,户均存款超过7000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
瑞塔铺镇的这一战略谋局,最先尝到甜头并使各自家境彻底得到改观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2万多瑞塔铺百姓。
桑植县农村信用联社瑞塔铺信用社主任肖安城向记者展示一摞报表:今年7月底,该社各项存款5178万元,在全县35个 农村社中高居榜首。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945万元。
我们来换算一下:瑞塔铺镇共有6988户,户均存款7000多元。
3年前的年末,各项存款的数据是1928万元。
黄晓辉说,发展工业,几乎每一个瑞塔铺人都从中受益.
黄是桑瑞铁矿的采矿队队长,30多岁的小伙子。在陪同记者进洞采访的过程中,他一直津津乐道这个他每年要进出300多次、给他带来2万多元钱工资的洞子。每天采矿4个小时,月收入1500多元。出洞时他说要回去挖花生,然后搭记者的采访车去镇上办公事。
黄的另一种身份,是桑瑞铁矿所在的黄泥垭村村主任。黄泥垭村,有50%的劳动力在桑瑞公司就业。
次第上马的工业项目,给瑞塔铺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全镇9000多劳动力中,外出打工的不到1200人,大多选择在本地企业上班,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河南商人聂友堂开办的百意木业,以加工建筑木板为主,2条生产钱,月生产能力25000片,年产值1300多万元。在公司140余雇工中,用总经理聂宏的话来说,“99%是当地人”,“每月工资上千,50%的工人骑摩托车上下班。”
东旺坪村的陈柏年在当地砖厂做机械修理工,技术活,每月“老板开2000块钱工资”。老陈靠这笔收入,花费近7万元让一个孩子在北京读完了大学。
分水岭煤矿平均就业人员891人,有600多人来自瑞塔铺、空壳树、澧源镇。瑞塔铺镇黄金塔村的60个劳动力全部在煤矿做工。“工业项目的贡献不仅仅在此,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滕朋廷介绍,分水岭煤矿的产品销售半径是200公里,每年分给运输业的“蛋糕”就有900万元之巨。仅仗古山一口矿井,“和我们签约的运输车辆就有70多台。”
百姓的大面积受益,增强了当地百姓的工业意识,也形成了“人人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此时已不仅是张启稳们的战略推动、陈功顷们的鼎力呼应,还成为2万多瑞塔铺百姓的自觉行动。
张启稳因此信心十足: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个亿。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记者 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