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气象日打造张家界优质气象保障品牌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每年,我们都以世界气象日的形式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MO)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湖泊冰在减少等。这些变化,在北极比南极更加明显, 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选题。2007年由WMO合作主办的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1PCC)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温度在上个世纪上升了0.74摄氏度,而这个变化多数发生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间。报告进一步推断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会继续上升1.1—6.4摄氏度,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将升高18到59Cm。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已经成为全人类与自然相和谐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尹当国际气象界庆祝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时候,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所有成员国都认识到极地气象的重要性以及对各国的生命、安全和繁荣潜在的全球性影响。而且,国际极地年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应用到各种实际中去,更好地应对21世纪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气候也出现了一些历史罕见的异常现象,极端气候灾害强度增加、频率增多、影响增大。气候变化影响有一定区域差异,却没有边界,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关,也与张家界这座美丽的生态旅游城市密切相关。根据专家预测,未来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绝对值将会不断增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影响将更加深远。我市最近几年发生的几次洪涝、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虽然人类无法阻止一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但是通过及时地监测,提早预报出来,采取必要和正确的措施,是可以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危害降低或减少到最低程度。气象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气象部门服务在地方,受益在地方。在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旅游发展和为重大工程建设及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服务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的各项准备。
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张家界市气象局将按照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加快实施6条轨道业务和六大功能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我市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促进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改革和创新:
一、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观测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国务院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15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气象保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洪涝、干旱、气候异常、山体滑坡、泥石流、大气污染、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空中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市气象部门要不断提高气象预警能力,为领导指挥抗灾救灾提供更力口详尽的决策依据。当前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体系、预测预报体系和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各区县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全面完成全市93个自动气象站的建站任务,形成覆盖全市的气象观测网络体系。
二、提高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优良气象服务品牌。市气象局将结合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预报水平,力求开发出时效更长,精度更高,项目更多,针对性更强气象服务产品。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我们将把多轨道业务建设与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气象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以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发挥气象作用。要以“96121”声讯电话、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气象短信等多种手段建设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和气象科学知识,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努力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最及时、最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气象信息和服务。要重视解决广大农村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问题,使气象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三、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候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建立“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的新型业务技术体制。切实调整好气象科技、设施、人才、投入、管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人才素质和科技内涵上下功夫。一是发展思路要创新,要将张家界气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上来。二是做到科技管理的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在管理工作上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建设研究型业务和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三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跨越,围绕张家界的需求来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瞄准气象科技前沿,实现组织项目的创新。四是要从加快优化结构的进程,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营造让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大力建设创新文化、调动所有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四个方面做到人才培养的创新。五是要靠项目带动、多层次立项、自筹资金、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来实现投入机制的创新。
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切实增强政府、社会、公众的气象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提高受灾区域和经济发展关键区域空中云水资源化水平,大力开展旱季人工增雨、消雹作业,通过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试验和示范,进一步推进气象资源项目的实施。强化依法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资源。加强城乡规划和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总之,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我市气象部门将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增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氙象保障能力,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生态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优质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张家界市气象局局长 黄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