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车轮后有“黄金”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2月26日上午,正月初九,火车站广场,人头攒动。回家的喜悦,离别的缠绵,如一曲曲剧目在这里不时上演,又不时落下,仿佛永不停息。
站台上,开往杭州方向的列车已经缓缓驶来。轻快的车轮声中,来自桑植县凉水口镇张家塔村的刘大叔下意识地抓紧了自己的帆布口袋。刘大叔今年50岁,去年在浙江嘉兴的一家拉丝厂打工,现在急着赶过去上班。
“小孩都成家了,但家里的房子还是1984年建的,想趁着干活还有力气到外面跑跑,回来把房子盖好。”刘大叔说。
对于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来说,都有类似的淘金梦想。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来改善家人的生活,是他们在外奋斗的最大动力。
“我在广西琼州新建的高速公路上负责爆破施工,一年拿个3万块钱没问题,而在家则不可能有这个收入。”家住尹家溪的张小红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在家种田,包括耕地、化肥、收割等在内一亩水田的成本在500至600元间,而即使按500公斤一亩的产量来计算,除去各种成本,也只有300块钱的纯收入,远远不如在外打工。
外面收入高,张小红和他的伙伴们自然不想回家务农。如今,他们在外面已经奋斗了整整4年。4年中,他们每年都只春节过年回来。
“已经习以为常了。村里像我们这样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非常多,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滚滚车轮,以一种巨大的诱惑吸引着张小红们出去。那么,它给张家界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
市就业服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劳动部门就对全市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我市城乡务工人员为29.74万,其中到外省务工人员为27.13万,全年创造的劳务收入达到了18.8亿元。
根据今年1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7亿元,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4.5亿元。外出务工人员创造的劳务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近15%,比实际利用的内资多出4个亿!
“这些数据是从各乡镇劳动保障站提供上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准确的。”市就业服务局负责劳动市场的何锐介绍,尽管从绝对数上来说我市不能算劳务输出大市,但如果从人口比例来看,我市在外务工人员的比例已经较高,因为其他市州的比例在15%至20%之间徘徊。
目前,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大部分流向珠三角地区,其次是上海、北京以及其他较发达地区。滚滚农民工潮涌向外地,在用他们辛勤的劳动赚取真金白银的同时,无疑也为张家界的发展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这是一条艰辛却又充满了收获的道路。在他们出走的背后,政府又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关专家介绍,每年政府均以目标考核的形式给劳动部门下发任务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而在对农民工的培训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我们每年给农民朋友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由政府出钱,农民到认定的机构领取培训券,自由选择想培训的技能。”市就业服务局培训服务科的李长清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包括航院、旅职在内的培训机构就对3000名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
此外,我市的用工备案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维权体系日渐成熟。
…….
尽管如此,张小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发出了感叹:“我打听了一下,在张家界没有地方办理爆破证。而在外地办理要1万多块钱。我们没那么多钱,因此每个月要比持证上岗的少了500块钱。”
也许,改变农民工的命运,建设和谐张家界,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张家界日报 记者 曾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