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要培育一批红色经典景区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负重前行,不辱使命,将致力于在桑植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桑植如何贯彻在我市 召开的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4月20日,桑植县委书记何其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坚定。
对于此次召开的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何其雄认为会议明确了旅游业是全省的支柱产业,尤其提出了要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这对桑植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把旅游业放到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论述,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对于桑植来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 思想,统一认识,拓宽思路,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步伐。”何其雄侃侃而谈。
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桑植县,其旅游业在桑植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低。2006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2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还称不上是桑植的支柱产业。
尽管如此,何其雄认为,作为张家界后花园的桑植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势不可挡。
“从全市来看,旅游业蓬勃发展,尤其‘十一五’规划末期张家界的旅游人次将超过2500万人次,如此巨大的人流将为桑植旅游发展提供大好机遇,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每年使张家界向桑植分流150万人次以上。”
实际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桑植县已经提出了“打造张家界后花园、实现桑植崭新崛起”的目标。
何其雄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完全可能。桑植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旅游资源丰富,是张家界旅游东线、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张家界旅游新区,境内有八大公山、九天洞、贺龙故居、芙蓉恐龙、溇水风光、桑植民歌等六大旅游品牌,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战斗遗址30余处,其中桑植民歌还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把桑植的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桑植县正在加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交通方面,桑植已经把2007年确定为“交通建设年”, 重点实施 “五桥五路两动脉”工程。“五桥”即建设澧水大桥、重建北门大桥、改造赤溪大桥、翻新酉水大桥、完善胜蓝大桥;“五路”即完成张桑公路、改造桑永公路、完善桑龙公路、建设桑鹤公路、贯通桑慈公路;“两动脉”即全力争取安常、黔张铁路从桑植过境、张花高速公路设立桑植互通。
何其雄介绍,“五桥”确保2年内全部完成,“五路”力争三年内全部拉通,预计在“十一五”末,桑植基本形成外联内通、主线快捷、支线通畅、乡村成网的道路交通体系,初步显现湘鄂渝黔边界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成为鄂渝黔进出张家界的门户。
城市建设方面,县委、县政府正按照“两城两水一园、旅游娱乐休闲、山青水碧天蓝、绿色生态家园”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城市发展“三步走”战略,通过以 2 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5 年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契机,逐步将桑植打造成交通方便快捷、县城文明整洁、设施配套完善、环境绿色生态、独具桑植特色、适宜旅游休闲的“张家界后花园”。
“交通改善,城市建设提质升级,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何其雄介绍,桑植正在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媒体引路、企业跟进”的市场促销机制,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目前,桑植县正与张家界核心景区和周边红色旅游景区联合,寻求区域合作联动,组织策划具有重大市场影响、社会轰动效应的主题活动。
“今年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贺龙森林公园开园暨桑植民歌演唱会、‘寻龙之旅’等大型活动,境内外数十家媒体来桑植进行了采风,较好地宣传了桑植。”何其雄介绍,下一步,桑植将全力抓好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芭茅溪“刀劈盐局”旧址等场馆改造建设,引进声光电展设施,再现当年革命斗争场景;抓好建设贺龙森林公园梅家山景区,完成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及龙堰峪“红军村”工程项目;依托桑植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势,重点推出一批桑植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组织开展桑植民歌节等一批民族特色节庆活动。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我们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将桑植旅游做大做强,形成张家界旅游的新亮点,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县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殷期望。”何其雄说。
作者:本报记者曾甲长 来源:张家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