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们”乐开了花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由于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5月25日一大早,68岁的曾跃彬就带着老伴、女儿和儿媳妇兴冲冲地跑到山上的地头里种红薯去了。
曾跃彬家住慈利县岩泊渡镇失马村,是该镇红薯生产加工协会的会员。站在地里,看着前几天栽下的红薯长势喜人,一身泥巴的曾跃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还是加入协会好,他们提供的品种质量好,种下去的苗子长得快!”
在曾跃彬眼中,加入协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种植红薯时有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红薯成熟后卖给协会时每50公斤比市场价高3元,而且还是有多少收多少,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好的事,你说我们老百姓怎么不喜欢呢?”尝到甜头的曾跃彬说,现在种红薯比种啥都强,家里共有6亩地,今年打算都种上红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红薯产量在4000公斤左右,按0.4元一公斤的价格计算,大约能获得1600元钱。而6亩地,一起能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这笔收入是原来种包谷想都不敢想的,而且种红薯比较好伺弄,不像包谷烦心事多,节省了劳动力。大家都认为,协会让我们种红薯,是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曾跃彬的话,道出了岩泊渡镇红薯生产加工协会大多数会员的心声。吕国培是红薯生产加工协会的老会员了,听到记者来采访,他硬是带着一身的泥巴从地头里跑了出来,就为了和记者说几句心里话。
吕国培现在主要从事红薯的加工。加入协会前,他家每年加工的红薯只有几千斤,年收入不到4000元。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基本上就是把自家种的红薯消化了,就没有多余的原料了。"但加入协会后,由于有了充足的原料,他扩大了加工能力,现在年加工1万公斤红薯粉丝,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加入协会以后,我们能够以每50公斤低于市场价3元的价格从协会购买淀粉,加工成粉丝后又可以每50公斤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卖给协会。此外,协会年终纯收入还可以返利3%给我。"谈到加入协会的好处,这位朴实的汉子说,只要协会"不垮台",一直这样稳定发展下去,他打算投入10万元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争取年产粉丝2.5万公斤。
……
令群众交口称赞的岩泊渡镇红薯生产与加工专业协会,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会长向延勋说,根据他的经验,办协会首先要有经济实体支撑,才能发展壮大。没有经济实体的财力、班子和营销网络支撑,协会就没有原动力,难以统一生产标准、品牌,难以统一对外销售。其次,要有服务会员的意识,要能够从技术上、销售服务上给群众带来实惠,让他们切身感觉到加入协会的好处。最后,要有政府部门在章程、制度上面加强指导。
向延勋告诉记者,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协会已经由最初的38个会员发展到了现在的430个,拥有优质红薯种植基地1万亩,带动了周边12个乡镇13000多农户的发展。当地的红薯生产与加工会员,人均年增收700元左右。
"实体能促进协会发展,协会更好地服务会员。会员辐射四周,带动农村致富。"一边总结,向延勋一边自豪地说,协会注册的"岩泊渡"商标已产生了品牌效应,名下实体生产的产品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协会正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希望能尽快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记者:曾甲长 熊国青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