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张家界的后花园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悄悄的发生。
站在贺龙森林公园的梅家山上眺望,远处峰峦叠翠,蓝天清澈如镜,城市掩林而入,澧水环城而走,灵动扑面而来……
走在桑植县城,洁净的街面,有序的车辆,整齐的商铺,规范的摊点…..
近日,记者在桑植县采访时感觉: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切仿佛不可思议却又如此真实。从2004年11月桑植县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以来,桑植县便把她定位于“美丽的张家界后花园”,按照设计好的蓝图加速推进城市建设,其“张家界后花园”地位越来越名副其实。
城市之痛推动规划编制工作
在城市规划者的眼中,桑植县城的健康发展来之不易。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其他城市轰轰烈烈地提出经营城市等口号时,桑植受经费、观念等多种因素制约,城市发展严重滞后,甚至没有编制一部像样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建筑风格单调,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少桑植文化底蕴,缺乏个性魅力,基本上都是‘火柴盒’。”当时县里的一位领导曾直截了当地这样批评。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规划的局限性,城市滥搭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几条主街道又重新沦为“棚户区”。
“没有规划,规划管理没有法律依据,规划技术人员既要履行审批职能又要履行建设管理职责,既要查处违章建筑又要解决建房纠纷,在无控制性详规区域内规划管理就会顾此失彼。”县规划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规划编制工作的缺失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诸多难处。
规划滞后带来的城市发展之痛,直接触动了桑植县的决策层。
1996年,由南京大学开始编制桑植县城的城市总体规划,但这部规划因时间拖延过长,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刚刚进入21世纪时便不幸夭折。
此后,经济、社会不停地变化,逼迫着桑植再一次审视面前的道路。2002年,登上一个全新平台的桑植再次谋划未来,着手编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这一次,聘请了张家界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
必须让城市发展20年不落后
“一定要用超前的眼光来看待规划工作,用超前的思维来谋划,用超前的方法来编制,确保城市发展20年不落后。”饱受规划缺失之苦的桑植县,这样为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定调。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2004年11月,桑植县第一部总规经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未来20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纲要浮出水面,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出台。与规划编制配套的,许许多多的深思熟虑,在这一年正式成文。
根据规划,桑植县2010年全县人口将达到45.8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30%。2020年,全县人口将达到49.59万人,新增洪家关、竹叶坪、上河溪、沙塔坪等4个建制镇,城镇化水平为40%。县域城镇体系则确定为四个等级,即中心城镇、次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乡集镇。
作为总体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桑植县城在总体布局上,依山托势,将贺龙森林公园纳入其中统筹考虑,一并规划。在陆轴设计上,一方面以张桑公路为主轴,依托周边地势特点,保护好两边的田园风光,规划出高低搭配、错落有致、远近和谐、风景优美、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城区。另一方面,以文明路至朱家台街道为主轴,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商业中心。而在水轴规划上,立足于穿越而过的澧水、酉水,结合沿河两岸的水利设施布局,充分考虑空间来引水入眼、引绿入城,形成丰富的立体空间,使两岸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出笼,县城的功能分区也明朗化。桑植县规划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桑植县城从西向东主要分为二、三类工业区、老城综合功能区、居住功能区、文体教育功能区、行政办公区、居住休闲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将能够满足桑植县未来20年发展需要。
精心描绘的城市山水画
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后,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出台,如何执行规划一度成了棘手的问题。
当时,在老城区,一些市民随意进行旧房改造,致使河道被侵占。在张桑公路沿线及新城区,少数干部职工建私房,老百姓卖旧房建新房,非法交易土地,让人触目惊心。
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严格执行规划,2005年,桑植县对违章建筑进行了重拳治理,明确提出"六个一律不准",规定凡是澧水、酉水两岸一律不准擅自建房;城区张桑公路控制区,一律停止土地审批;所有的违章建筑,一律拆除不补偿,一律不准变通办理有关手续;机关单位一律不准建宿舍;党政干部一律不准在城区建私房。
与此同时,在规划审批上,桑植县严格坚持规划委员会"一支笔"审批,凡未经规划委员会论证的规划设计项目,政府一律不准审批。
在强有力的措施下,桑植县城的违法建设问题得到根本控制。随后,桑植全面实施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其基本思路主要是围绕张桑公路建设鸟儿岭贺龙生态广场,开发老观潭行政办公区,完善方家坪文体功能区,建设高家坪商务住宅区,修建澧水大桥,逐步形成"贺龙生态广场──行政办公区──文体功能区──商务住宅区──澧水第一桥"为主轴的桑植新城。
"现在,桑植新城已初具雏型。这条贯穿桑植的大道就是贺龙大道。"用手比画着规划图,规划办刘主任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条宽32米、正在开工建设的贺龙大道,路段的东边将建设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西边将建设白族民族特色建筑,这里不仅将成为桑植新的展示民族文化的场所,也是城市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规划,桑植县城座落在贺龙森林公园中心,梅家山、西界、峰峦溪等风景三面环城,澧水、酉水穿城而过,以两岸城市防洪风光带为和谐联接,真正实现"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整个城市如同一幅美妙的山水画。
"八大公山曳彩霞,澧水之滨歌当茶,张家界顶神游去,后花园里乐天下"。最后,开朗的刘主任随手拈来一首诗,表达了他的乐观,也表达了对桑植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本报记者 曾甲长 实习生 杨铮 通讯员 廖声田 来源:张家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