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个优先”加快新农村建设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总方针,围绕这个方针,桑植县也确定把坚持‘四个优先’,作为我县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9月26日,桑植县委书记何其雄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何其雄说的“四个优先”就是优先发展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城镇。
桑植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属粗放型生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桑植又是一个资源大县,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草地等资源十分丰富。
针对这样的县情,何其雄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就是把产业作为立县之本,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重点。
“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三大农业产业、三大工业产业、一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确保在3至5年内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初见成效。”何其雄介绍,“三大农业产业”就是立足优质烟基地的优势、草地资源优势以及天然生态、无公害的山区环境优势,着力发展烟叶、畜牧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形成规模优势。 “三大工业产业”就是立足桑植县丰富的水能、煤炭、天然气等优势资源,着力发展能源产业;立足于丰富的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着力发展冶金工业;围绕畜牧、干水果、葛根、蔬菜、魔芋等大宗农产品,以现有的九天食品、康华粽叶、港越肉食等省市龙头企业为主体,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至于“一个第三产业”,在何其雄看来,就是立足桑植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龙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借助张家界旅游的带动和辐射,着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实施元帅故里红色旅游、溇水风光平湖游、原始森林生态游等五大旅游规划。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使广大农村成为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加快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目标。”何其雄说。他告诉记者,桑植地处湘鄂渝黔边界,是湖南唯一一个无铁路、无国道、无高速公路的“三无县”,因此建设新农村的第二大任务,就是优先发展交通,解决新农村瓶颈。
“2006年,全县所有公路里程只有1900公里,人均还不足0.005公里。”何其雄认为,群众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同样的农产品,因为交通闭塞,销售困难,至少比其它地区高出20%以上的成本,以致市场竞争力弱,资源优势无法转变成经济优势。
他介绍,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桑植县正举县之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县际主干全畅通、县内网络全覆盖、区位交通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过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彻底消除新农村发展的制约瓶颈。
在四个“优先”中,为什么把教育放到第三个“优先”位置?何其雄告诉记者,桑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少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不能及时掌握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此,县里明确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他表示,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县里将集中优势资金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着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稳步实现“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他还认为,建设新农村在抓好上述三大“优先”的同时,也离不开城镇建设。
“桑植城镇化水平只有25.2%的,小城镇规模小,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工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的行业水平普遍较低,很难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而村民环保意识欠缺,牲畜随放、杂物随堆,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何其雄坦承,桑植推进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当前的关键在于集中有限资金,集中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城镇,并以此带动千村万庄加快发展。
他告诉记者,县里已经提出了“打造张家界后花园、实现桑植崭新崛起”的宏伟目标,正围绕“两城两水一园、旅游娱乐休闲、山青水碧天蓝、绿色生态家园”的城市发展思路,实施城市发展“三步走”战略,把桑植县逐步打造成“张家界后花园’。
“通过打造‘张家界后花园’,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推动城镇经济提质增效,并使之成为革命老区建设新农村的样板和示范点,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何其雄说。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曾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