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粽叶做成大产业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山美水甜粽叶香,农耕之累世代尝,农开助民圆富梦,绿叶含情唱小康”,这是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倾心帮扶桑植康华富民产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桑植康华粽叶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家、省、市、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特色之路,实现了财政投入少、企业效益好、农民增收多的良性循环,无公害环保型的粽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粽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
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野生粽叶何以成为湘鄂川黔数万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叶呢?昔日的小手工作坊何以成为如今的全国同行业之最呢?山里的小粽叶何以做成了大产业呢?最近,我们走进了康华公司一探究竟。
依托资源闯市场,立足粽叶谋发展,紧扣心系富民浇铸企业发展之灵魂
野生粽叶是桑植县独具特色的山区资源,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漫山遍野的20多万亩野生粽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1992年从桑植外贸公司下岗的彭澧康,卖过衣服,收购过农副产品,苦心经营几年,收入还是微乎其微。1997年,他到沿海的农贸市场了解市场行情,意外发现,家乡无人问津的粽叶在这里十分畅销,而且销量十分可观,这下触动了他的思绪。返乡后,他便深入到全县20多个乡镇80多个村了解粽叶资源分布情况,并筹集3万多元,办起了第一家手工作坊,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专门收购加工野生粽叶。刚起步的粽叶加工厂举步维艰,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厂房便租用闲置的房子作为厂房,没有技术员,他自己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粽叶生产加工技术,然后亲自为员工授讲粽叶分级、消毒、加工、包装等技术。凭借他和康华公司一班人的艰苦努力,立足山区资源,将康华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变成了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渐渐地昔日藏在深山的粽叶成了山区农民的发财叶、黄金叶,粽叶也成了桑植独具特色的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抢抓政策机遇,做足产业文章,围绕“三赢”夯实企业发展之根本
2003年,康华粽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农户的紧密的利益联结及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起了各级农发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5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刘世江亲临公司,对公司开发的粽叶系列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公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公司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县财政、农发部门多次深入到康华公司和粽叶生产基地考察了解情况,寻找和探索扶持之策。2003年至2006年,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按照扶大扶强的原则,在资金、政策、技术上予以重点倾斜,短短几年,累计为康华公司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00多万元,促进了康华公司的快速发展、桑植县粽叶产业的壮大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强有力的扶持使康华公司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公司发展至今,资产总额已达37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已达1909万元,公司目前占地40多亩,拥有厂房仓库面积达14000平方米和一座贮量为500吨的冷藏库。各项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生产数字化管理。先后安排城乡下岗再就业人员480人。公司通过引进技术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已开发出康华牌干、鲜系列粽叶品种20多个,产品销售覆盖大半个中国,并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更新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较原来翻了两番,年收购、加工、销售干粽叶能力也一跃达到了3000吨、保鲜粽叶3000万把。建立了先进的保鲜粽叶加工生产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实现无菌化,生产的保鲜粽叶附力口值由原来的1.5元上升到3元。康华公司一举成为富民强县的龙头企业、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企业、湖南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
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企业发展之渠道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和引导下,康华公司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粽叶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科技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粽叶产业,使之成为惠及广大老百姓的朝阳产业、主导产业。为使公司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康华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要求,不断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做到了井井有条。为搞活企业经营,公司特安排专人跑市场,开展市场调研,并实行企业产品质量跟踪回访制,全面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评价情况,通过此项制度,为公司赢得了不少的产品订单,进一步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为提高农民的采摘水平,提高野生粽叶产品附加值,公司采取现场指导、专家示范、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采摘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因为严格的管理、良好的信誉、上乘的质量赢得了全国知名速冻企业“三全”、“思念”、“国福龙凤”、“五方斋”等企业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粽叶系列产品专营公司,桑植县也成为了湘鄂川黔最大的粽叶生产基地。
基地辐射带动,扶持样板示范,突出农民增收力促企业之和谐
“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帮民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康华公司在示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搞好基地建设,康华公司积极选派得力的技术员深入到粽叶主产区的乡镇村进行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从事粽叶采摘,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采取定点收购、分级定价、现金结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粽叶产区农民的积极性,撑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康华公司自创业伊始,一直坚持做到现款现货,拒打“白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为公司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康华公司党支部还积极与土产区的乡镇村党支部开展“一带三扶”工程,走“支部+基地+农户”的路子,涌现出了一大批党员采摘粽叶大户。通过党员示范、典型带动,使基地村的青壮年劳力几乎都投入到粽叶产业化经营当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增收。
五道水镇五峰山村有粽叶资源1.8万亩,占该村总面积的80%。在此之前,农民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农作物维持温饱,靠每年的救济粮和救济款过日子,是该镇有名的穷山村。康华公司把该村作为基地后,全村4.6户家家户户采摘加工粽叶,户平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至15000元,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全村就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家家户户过上了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河口乡林光村村民郑敦考因家里发生火灾,妻子严重烧伤,为此举债达6万多元,生活一度限入困境,康华公司在此建立粽叶收购点后,安排他作为基地收购员,一年下来就还清了所欠的外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目前为止,康华公司已在天星山、五道水、河口等5个乡镇、林场建立了粽叶示范基地,建保鲜盐渍池120个,计2880立方米,建立固定收购点12个,设立流动收购点30多个,极大的方便了粽叶采摘户就地交售。公司在收购过程中,还积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按保护价收购,先后向农民支付的粽叶收购资金6000多万元,引导2.3万户农户通过采摘、加工粽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让山区老百姓从粽叶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