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复义 穿工作服的总经理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屡屡创造令同行钦佩,让领导赞赏的不平凡业绩;
在单位,他把17名普通员工组成的小集体,培养成一支勇于攻坚、乐于奉献的和谐团队,在员工的眼里,他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质朴的土家汉子,却有着大海般博大情怀……
在中央企业党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他,就是中国航油集团华南蓝天公司张家界分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龚复义。
在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党委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立动情的说,龚复义同志是中国航油优秀党员的代表,模范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集团公司集约化经营的思想。当前,中国航油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龚复义精神,需要涌现越来越多的有着龚复义精神的党员干部,我们全体党员和员工,都要向龚复义同志学习,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推动中国航油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30年筚路蓝缕,龚复义同志从一个懵懂的山里娃,一个朴实的义务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先后荣获中国航油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民航广州管理局先进生产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面对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老龚却显得十分平静,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岗位应该做的事情,而组织上却给了我很多很多!当选党的十七大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我人生中全新的起点,我只有加倍努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走进华南蓝天航空油料公司张家界分公司,走近龚复义,分享他工作与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责任如天职
“尽可能把每件事做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龚复义
1993年10月,时任中国航油广西分公司桂林油库主任的龚复义奉命调到张家界工作,负责机场航油工程建设并筹建航油供应站。老龚自此便没日没夜的“泡”在了工地上。供油工程项目提前一个多月竣工且节约投资20多万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13年来,老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模范作用,带领17名员工,以简陋的设备,圆满完成了17.5万吨的加油任务,实现加油量增长13倍,劳动生产率增长11倍的“奇迹”,实现从建站亏损60多万到2006年赢利380多万元的优秀业绩。
走进油库,微风吹拂,每一座油罐,每一台油车,甚至每一块草皮,好象都在向我们讲叙着张家界分公司如何从昔日荒凉的油库成长为如今绿草成荫,鸟语花香的现代化分公司,讲叙着它们怎样见证老龚付出的心血……
1998年4月,供应站的一台黄河加油车出现故障,部件已经无处购买。此时供应站仅有3台加油车,而“五一”黄金周供油高峰期将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龚摇摇头,“急啊!”经过反复打听,老龚得知桂林油库有一台同型号的报废车,他立即驱车赶到桂林,又日夜兼程赶回张家界,硬是将“老黄河”抢在供油高峰期来临之前修复完好。
老龚的模范行为,默默的影响和感动着分公司的员工。党员加油员全建勋同志,在车辆保养、卫生、加油架次与加油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年轻同志的前面,连续四个月评为航空加油站的“加油之星”,并评为A级员工。航空加油站的同志你追我赶,有多名同志评为“加油之星”。他们说,老龚就是我们的榜样!就象是“酵母”,老龚把员工心中的的主人翁精神充分的发挥了出来,推动整个团队全面发展。1996年至1998年,分公司连续三年被蓝天公司评为先进集体;2001、2002年连续两年被中国航油总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蓝天公司评为先进党支部;1998、1999年连续两年被蓝天公司评为先进团支部称号;2001年被民航中南管理局授予先进团支部称号;2001年2月被张家界市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02年10月又被湖南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红旗单位”。
治企业如持家
“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是我的义务和本分。”--龚复义
老龚的“抠”在航站是出了名的,大到成套设备的维修,小到购买一颗螺丝,自己能干的,就坚决自己干,能不花钱的就尽量不花钱。老龚笑着说,“一分钱也是钱啊!每一分钱都要体现出一分钱的价值”。
走进分公司,迎面而来的是碧绿的草坪,这是老龚利用偶然得到的一点点草皮,和员工们一起,经过几年的细心培养发展起来的。
举着手中的签字笔,现场主任、加油员周永欣说,我们每个加油员每月就一支签字笔,爱惜点用,刚刚好。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老龚更是细到每度电、每吨水、每支笔。
1997年4月,供应站接收了一批1000多吨航油,入库后,发现目视浑浊。经过一个月的沉淀后仍然没有改观。怎么办?简单的,莫过于处理成废油了之,但在老龚的心中,任一方职,尽一方责任,勤俭治企,是自己惟一的选择。他组织员工仔细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温差太大,产生游离水。经过认真的可行性研究,老龚决定采取倒罐措施,重改工艺流程,对这批油品进行二次过滤。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之心得,多管线的选购、走向的设计到焊接铺设,老龚一环一环的盯着,工艺流程得以顺利改造。经过二次过滤后,油品经使用化验全部合格,节约资金1.53万元。
十几年来,他领导和研究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达20多项,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20多万元。老龚说,国家把成千上万的资产交给我们,我就要对国家负责任,对企业负责任,使它保值增值,让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用。
2001年7月,供应站有一台卸油泵需要修理,考虑到技术难度较大,湖南分公司管理层建议请长沙水泵厂的人,老龚在心里算了一笔账,2个人从长沙来张家界的费用不菲,但只要员工辛苦一点,维修中细心一点,一样能达到同等的效果。说干就干,老龚带领员工,自己动手,修好了卸油泵,还节约了3000多元资金。
谢光定是通航时和老龚一起到张家界的,他说,就连每次去长沙分公司开会,为节约差旅费,老龚都是尽量坐汽车或火车。老龚就是这样把分公司当“家”一样地经营。
用心创新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没什么文化,但有两点不缺,一是吃得苦,二是能用心。”--龚复义
翻开供应站的记录,199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供应站日高峰加油达24架次,2000年加油量比1999年增长了79.3%,而供应站的人员与设备并没有大的增长。加油量逐渐增长,如何才能确保航油及时供应?老龚没有盲目的增加人手,向上级要设备,而是选择利用自己丰富的车辆维修、电焊、基建、安全技术方面知识和经验,手把手地教会了一大批业务骨干,让员工成为业务的多面手,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由于司机人员不够,从1998的开始,老龚着手自己培养司机,在得到民航湖南省局公安处的考核、确认后,2000年初,老龚开始摸索进行“一人一车”加油,他要为即将到来的“硬仗”做准备。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绝对是一个大胆的“冒险”,但扎实的工作,细致的准备,让老龚信心百倍,果然,2000年“五一”黄金周,供应站日高峰加油达36架次,老龚的“冒险”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望着一架架准点起飞的飞机,老龚笑了。
分公司原先有38个的指标,但老龚一直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根据业务量的变化,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15人至18人。而变,与蓝天后来推行的业务流程再造理念不谋而合。
员工们说,每年,老龚都要到市旅游局、统计局去两、三趟,以了解市场情况,合理排班,确保航班安全正常供油……
矢志创和谐
“对分公司来说,和谐就是生产力,和谐就是战斗力。”--龚复义
2005年和2006年,分公司连续二年被评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红旗单位”,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分公司,是老龚持之以恒的动力和目标。
老龚十分注重抓好基层库站的全面建设。在大力培养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他经常给党员上党课,严格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活动,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通过有效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促进了分公司全面建设。
分公司员工大部分是湖南分公司的家属子女,年轻又远离父母,老龚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弟妹一样,把满腔的关爱化为无声的行动。13年来,老龚没有休过一次工休,没有参加过一次疗养,但分公司员工的公休、疗养,老龚却安排的满满当当,他说,这里有我,你们就安心休息吧。
每逢节假日,老龚总要把大家邀请到家里一起吃饭,让大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004年,员工艾军小孩患病,老龚千里驱车,连夜看望,又连夜赶回,让小艾感慨至今。
烟瘾极大的老龚,至今仍抽着4元一包的简装“白沙”牌香烟。然而,对单位的“抠”,对自己“抠”的老龚,在捐助失学儿童时,却显得异常的“大方”:1996年6月,老龚倡议在供应站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基金”,帮助附近白羊坡村失去双亲的龙金燕、龙金丹姐弟重返校园,每次领工资时,老龚便从口袋中拿出50元存入希望基金。1999年,姐姐龙金燕考上师专,如今,小龙已是人民教师,老龚心里高兴啊!
在他的带动下,供应站的每一名员工把向希望基金捐款养成自觉行动,希望基金累积捐献已达6万多元,员工还主动单独扶助特困学生,如员工邹龙新、李海洪、邹丰红、钟扬等,分别资助内蒙、四川、广西等地的8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走进张家界分公司会议室,望着墙上挂得满满的锦旗,我们打量着站在面前的老龚,每天穿着工作服的他像是一位随时准备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在员工的眼中,敦实的老龚也是一位平实的邻家兄长;老龚却把自己比作农村的生产队长。也许这些形象,都是,又都不全是。透过这些形象,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基层管理者质朴而丰富的内心;对工作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对员工关心引导,如兄如父;对社会,默默奉献,简约克己。也许,在他的心中,惟一没有位置的,就是他自己。
(稿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邹龙新 张承德)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