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膀背起山寨的希望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背一个,抱一个,后面还有17个。”这是村民对刘平汉发自内心的感叹。一年又一年,25个春秋过去了,刘平汉就这样寒来暑往,用瘦弱的肩膀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动人的教师之歌。
三修学校,1500方岩石和砖土,肩膀磨起的老茧印证着刘平汉办学的艰辛
山羊溪小学,是一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卵石房。当初建校时,山羊溪土家村民,举全村人力和财力,修建四间大教室、一个会议室和两间教师房,是全村最气派的房子。
1982年,刘平汉担任学校的民办教师,学校房子经过10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破旧不堪。冬天来了,用纸糊的窗户经不起刮风,一夜就破了。刘平汉看到孩子们冻得发抖,心疼极了,就把自己睡的被子搬来挡风。学校建在高高的山岭上,风特别大,刘平汉怕孩子们冷着,从每月60元的工资里省下钱买来几百斤木炭,生起了炭火,把屋子里烘得暖暖的,学生不再受冻,刘平汉老师才放下心教书。有时逢上下雨,斜风劲吹,雨淋湿了被子,刘平汉待学生们放了学,就一边改作业备课,一边烤被子,有时被子没烤干,刘平汉就趴在教案桌上睡一晚。
1985年夏季的一天,下午4点钟,有30个孩子偷偷到西头玩耍,刘平汉凭直觉,感到孩子少了,马上走到西头,发现孩子在西边的两间教室玩耍,他发现房上顶的瓦片不间断地掉,一种不祥的预感产生了。他几步冲进教室,把孩子们赶了出来,他刚走出来,房屋垮了,看到吓傻了的孩子们,刘平汉抱住他们,热泪盈眶,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修一栋安全的教室。
教室成了危房,刘平汉再也不敢把学生放到教室里上课,晴天,他就和学生露天上课。下雨了,他就采取流动办校,分散到学生集中的地方,借农户的房子上课。刘平汉艰辛办学的感人事迹,县教育局领导了解到了,专门拨下1000元专款建校。于是,刘平汉就白天上课,晚上和星期六、星期天下到溪沟背石头、背砂。
时间转眼过了10年。刘平汉辛苦修建的学校又旧了。1995年,县教育局争取到一笔3.2万元的希望工程捐款,安排重新修建山羊溪小学。刘平汉扳指一算,至少要4万元。没有办法,刘平汉又自己背水泥、背砂、背石灰,前后6个月时间,刘平汉和妻子一次次行走在路上,背烂了3个背篓。
13名大学生,400名初、高中生,刘平汉用肩膀承载着大山沉甸甸的希望
刘平汉的生活是不幸的。因家庭贫困,刘平汉10岁才上学。12岁时,母亲因患子宫癌去世。为了支持弟弟刘平汉读书,大哥到永顺学岩匠生病,为省钱舍不得治病不幸病逝。二哥为支持弟弟刘平汉上学,主动退学放牛挣工分,一天被山上滚下来的岩头砸死。父亲起早摸黑地劳作,因劳累过度,60岁不幸双目失明。在桑植大山,一个孩子要考起大学,往往要一家人甚至几代人的付出。刘平汉是吃着红薯、土豆等五谷杂粮长大的。物质的清贫没有消磨刘平汉发奋学习的斗志。为了供他读书,刘平汉失去了三位亲人。每每饥饿来临,刘平汉就想起死去的亲人。
高中毕业,成绩优秀的刘平汉本可参加高考,可他再也不忍心让父亲受累,就回到了家,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让贫困的家好起来。回到农村,刘平汉用肩头走村串户挑过窑货贩卖,当过修桥民工,做起农民,5年的艰辛谋生,磨炼了刘平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1982年,刘平汉被招考录用为民办教师,安排到山羊溪村小任教。山羊溪小学建在全村最高处。来到山羊溪小学,刘平汉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山羊溪的孩子上学苦,每天需要六点钟起床,走一两个小时的路。生活在溪沟两旁的学生,在学校,刘平汉可以一眼看到他们,喊一声也听得到。可行走在这深深的大溪谷,一下一上,上学放学,学生要在路上花去五、六个钟头。刘平汉知道山里的娃娃辛苦,心里十分疼爱他们。可没人体会到他比学生更辛苦。白天,刘平汉一个人要教几个复式班,有的年份,学生上百人,少的时候,有十多位学生。可不论学生多少,教案他会精心准备,作业他要一本本精心批改。早上和晚上学放学时间,本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可刘平汉放心不下,山羊溪村小通往学生回家的路都是羊肠小道,一方面路两边青蛇多,怕有意外,一面就是悬崖,稍不小心,一旦跌下去,就会粉身碎骨。
刘平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悬着一颗心,为了学生的安全,他一年又一年地接送着学生。刘平汉从教25年来,记不清自己肩头上背过哪些学生。学生年纪小,走不动,他背着。学生病了,想读书,他来到学生家中背起学生。刘平汉瘦弱的肩头不仅仅是责任,更是承载着一个大山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每年汛期到了,发了山洪,刘平汉会早早来到涨水的地方,一个个把学生背到安全地方。学生们双手抓住刘平汉老师的肩头,感受到了安全,感受到了温暖。刘平汉在山羊溪教书25年,没有让一个学生失学。田海涛是桥自弯乡第一个考起中专的学生,现在桑植县委组织部工作,他永远忘不了,是刘平汉老师用温暖的双肩把他背出了大山。一年又一年,刘虎、杨琴、钟有志等13个学生从他的肩头走出了大山,考入大中专院校深造,可他们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忘不了刘平汉老师的肩膀。一次下雨,山洪暴发,刘平汉把30多名学生一一背过溪沟。
刘平汉能用瘦弱的肩头挑起山寨的希望,却挑不起家庭的重负,相濡以沫身患白血病的妻子因无钱医治不幸去世,两个女儿只有含泪无奈地辍学
桑植土家人爱唱山歌,刘平汉也不例外。一位名叫满美珍的本村土家姑娘相中了刘平汉,刘平汉朴实善良的品性深深打动了她的芳心,相会时,一次次进行唱歌试探。刘平汉也喜欢满美珍的纯洁。歌声探出了好感,产生了爱情。1986年7月,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对歌,刘平汉与满美珍结为夫妇。
新婚这夜,刘平汉深情地望着妻子:“我们当教师的穷,你不怕受苦”。妻子满美珍说:“谁说你们教师穷,你们每年送出一批批学生,那不是财富吗?你当教师,我永远支持你。”
妻子的话让刘平汉感动不已,他内心暗自高兴,找了一个好妻子。刘平汉与满美珍结婚后,生下两个女儿,满美珍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从不拉他的后腿。
山羊溪是个大山界,人平才3分田,刘平汉在母亲去世后,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刘平汉是山村民办教师,每月开始工资才60元,后来涨到200元,一家五口人要靠1亩田和200元的工资生存下去,实在太难了。妻子满美珍悄悄决定造田。一个女人要在半山腰上造田,每造一亩田,要砸上百方的青岩,填600方泥土,刘平汉的妻子瞒着丈夫拼命地干着。一天晚上,刘平汉回家看望妻子儿女和父亲,发现妻子月光下造田,大吃一惊,他悄悄走到妻子身边,看到妻子拼命地咳嗽,地上吐了一滩血,刘平汉跑上前,抱住妻子放声大哭。
因高强度地劳动,满美珍从1990年开始生病,开始以为是妇科病、胃病,刘平汉要带妻子去医院,妻子说:“我们庄稼人生来命贱,一辈子怎么没有大病小灾,还是省点钱,你不是说粉笔没有多少了,省下这些钱,买些粉笔吧”。刘平汉望着妻子苍白的脸,答应了。
刘平汉对孩子负责,责任心强,教学质量好,也吸引别乡家长把孩子送到山羊溪,山羊溪小学学生多的年份达到上百人。为了照顾好学生的生活,刘平汉动员妻子住到学校。妻子满美珍说:“我住到学校,没有工资,我们一家人怎么活?”刘平汉深情地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不信会饿死你。你多病,让我多照顾你”。妻子满美珍来到学校,她给学生烧开水,烤打湿的鞋子,一些学生年龄小,中午要闹瞌睡,满美珍哄学生睡觉,这一干,就是9年。
2003年,随着两个女儿一天天长大,读书,满美珍觉得靠丈夫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已日不敷出,坚决要到浙江打工。刘平汉放心不下妻子的身体,又拗不过妻子,勉强同意了。可妻子到浙江工作才三个月,就倒在车间。 刘平汉没想到妻子只跟他过了18年,就阴阳两隔,不由悲从心头:“郎有意来我有爱,但愿人生共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刘平汉伤心欲绝地唱起两人的爱情盟歌,满美珍在歌声中微笑地闭上了眼睛。
母亲死了,两个女儿面对数十万的债务,任凭父亲怎么劝说,坚决从学校退了学,汇入茫茫打工潮中……
(稿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王成均 陈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