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别被"促销"迷晕了眼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春节将近,许多市民纷纷开始添置新年的衣物用品。不少商家都打出“岁末降价”、“岁末清仓”等招牌争相招揽顾客。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个商场和商店,打折、返券、清仓、抽奖等促销活动比比皆是,大商场挂起了彩色的条幅,小商店摆出了写满清仓的小黑板,家电卖场打起了广告,超市里贴出了返券海报……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很多消费者面对商家的年底促销,不能保持冷静理性的消费态度,这种盲目的消费心理往往导致他们陷入商家的消费陷阱。 ■如此“返券” 真有实惠? “满300送200”、“满200送200”等返券活动现在是越来越多。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返券活动期间,消费者通常很难找到标价正好达到参加返券活动的合适商品,只好购买相应小额商品弥补差价,为此消费者不得不重新进入新一轮寻找差价商品的过程,从而造成了过度消费。有的商家则在返券期间将一些旧款式的滞销产品摆在显眼位置,待促销活动结束再将特色新品摆上柜台,或是抬高商品价格冒名促销,这些都已成为了不良商家惯用的促销圈套。 此外,我们经常可以在超市门口看到白纸红字写着“买满48元,送5元”等等之类的字样,但当消费者拿着满了48元的小票去询问返券时,工作人员会告知消费者:在促销中有水果、大米、肉、粮食之类的商品是不在此次活动中计价的,往往消费者在超市购买的恰巧都是这些,显然,这样的“返券”活动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实惠! 返券是近年来商场里最惯用的促销手段之一,虽然多数商家只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并不能不排除一些商家希望通过这种促销手段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欺骗消费者。 ■几折“起” 实为吸引眼光 折扣是消费者最为欢迎的一种促销活动,消费者经常可以在商场内看到“低至2折”、“50%折扣”等广告标语。很多消费者认为,这种促销活动使得产品价格更加透明,与其他促销活动需要消费者去做算术题相比,这种促销更能体现商家的优惠力度。 “全场2折起”是消费者经常看到的促销字样,但当消费者走进这些商店时会发现,2折的产品几乎没有,其他的新品多数没有折扣,即使有折扣也不会低于8.5到9折。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年底促销的特例,在平日里也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商家往往将“全场2折”几个字剪贴得非常醒目,而把“起”字写得非常小,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另一种“连环折扣”更是让消费者不满,“买第一件9折、买二件6折、买第三件3折”,这类促销活动更多的出现在一些品牌服装店。很多消费者为了得到3折的优惠,往往会同一样产品买好几件,甚至有些是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很明显,商家的这种折扣还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 ■“最后清仓” 没完没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商家打着“装修在即”、“租约期满”的牌子促销。在解放路,几家店铺都不约而同地贴出“年底清仓”的横幅,大有过完年就改行架势。家住东门桥附近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4个月前在这条路上的某家包店买钱包时商家已经打出“清仓”的广告了,谁知道都快过年了,这家店的“仓”还没清完。 在步行街一家鞋店,记者看到了“年底清仓”的字样,一款标价为288元的鞋子被店员描述为“以前卖到四百多元,现在只卖 288”。随后,记者在另一家鞋店看到相同款式的鞋子标价只有268元,而且也没有贴任何促销标语。这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他们一直都卖268元,从来没有降过价。 由此可见,很多商家喊着“年底清仓”的口号,事实上并不是为了清仓,多卖货才是其根本目的。 ■年底消费要保持理性 面对商家年底的各种促销,很多消费者也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虽然商家之中存在一些黑商,但记者发现,如果不是消费者盲目的消费心理,这些商家的手段也很难长久维持下去。保持理性的消费心理是避免盲目消费的第一步,面对促销活动时多算一笔账,也许就可以避免落入消费陷阱。此外,到了年底,有关商品质量、商品售后服务的投诉也相应增多,因此,养成留好票据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索取购物凭证,以利于日后消费维权。 | |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