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网--是张家界领先的旅游信息提供和服务商官网  
张家界旅游网官网
游客评价 张家界天气预报
游客评价旅游问答自驾车游张家界山歌景点门票旅游地图摄影图库当地民俗游记攻略旅游租车中旅优秀导游旅游新闻联系我们

明初土家族地区卫所设置考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张家界日报讯(作者:田敏)    本文旨在对明初明王朝在土家族地区设置卫所的时间、地点、名目等情况逐一进行考述,并澄清一些历史谜团,试图第一次描绘出明初土家族地区卫所设置的全景。

羊山卫:

  最早在土家族土司地区设立的卫是羊山卫。民国《永顺县志》卷建置志引庄以宽《永定县志》云:“明太祖时,茅冈土司覃垕构洞蛮为乱,时杨璟湖南行省参政,太祖命帅师讨,厥后多营于山麓平旷之处,因设排栅以自卫,为久驻之地。太祖因置羊山卫,检襄阳、黄州、沔阳、安陆兵以为戍,时为洪武之二年(1369)己酉。”同治《直隶澧州志》卷2舆地志云:“明洪武二年,以永顺宣慰司羊峰地置羊山卫(今县治西八十里)。”光绪《永定县乡土志》上篇也云:“洪武二年,以常德卫指挥使署羊山卫,卫在羊峰万山中,杨璟征覃屯军于此,编棚为城,简兵戍守。”可见,羊山卫因地处羊峰山而得名,地在永顺土司境内(今湖南永顺县)。乾隆《永顺府志·卷2》载永顺有羊峰卫,“在县东八十里,贺虎溪发源处,古有羊峰城。”这与上述羊山卫在永定县西八十里的方位大致相符。

  羊山卫的设置时间,上引三志均以为在洪武二年,而万历《湖广总志》与《读史方舆纪要》以为在洪武三年。《读史方舆纪要》卷77日:“明初置戊于夷徼羊峰地,隶永顺宣慰司,洪武三年。”《读史方舆纪要》卷77日:“明初置戍于夷徼羊峰地,隶永顺宣慰司,洪武三年编棚为城,简沔阳,安陆、黄州、襄阳诸军充戍,曰羊山卫。”从设卫原因是因覃垕叛乱、杨璟平叛而置来看,覃垕叛乱在洪武三年,故置卫时间亦应以洪武三年为是。

大庸卫:

  羊山卫存在的时间不长,设卫次年,即因“险远运粮不继,召指挥黄常至南郡议定,遂迁入大庸地,改名大庸卫,乃辛亥四年也(即洪武四年)”(民国《永顺县志·卷7)。大庸因“临庸水之阳”而得名,庸水即今澧水,大庸即今湖南张家界市。万历《湖广总志》卷6亦曰:羊山卫“后因屯饷艰阻,始迁于慈利西南一百八十里,临庸水之阳,名大庸卫。”

永定卫:

  根据史志记载,大庸卫后为永定卫取代是没有疑问的,但究竟永定卫仅仅是由大庸卫更名而来?还是先有永定卫,而后以永定卫取代大庸卫?史志记载并不一致。同治《直隶澧州志》卷1云:“(洪武)三十一年戊寅,改大庸卫为永定卫,设前后左右中五所,并大庸凡六所隶之。”《读史方舆纪要》云:“明建文初,改大庸卫曰永定,而别建大庸所于卫城西桑汉关。”《大明一统志》卷62也以永定卫“洪武三十年建。”据此,似永定卫乃于洪武三十一年由大庸卫更名而来,永定卫即原大庸卫。另据万历《湖广总志》卷29兵防二载,“洪武二十二年春,千户夏得忠诱九溪蛮复叛,上命东川侯胡海讨平之,乃建九溪、永定二卫、以寨溪洞襟喉。”《天下郡国利病书》卷76,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5、同治《续修石门县志》卷l2等所记均同。据此,则永定卫应始设于洪武二十二年而非三十一年,也非由原大庸卫更名而来。上述记载以永定卫的设置时间是在平定夏得忠反叛之后,作为平叛后加强对该地区土司控制而采取的一种善后措施,正是极有可能的,应以此说为是。

  《明史·地理志》云:永定卫,“洪武中置,二十三年八月徙永顺宣慰司之芋岸坪。”有明永定卫初立时在安福土司地区(今桑植县境),继而西移入永顺土司境内。西移的原因可能是与九溪卫相距太近,故而需在防卫上进行分工,以九溪卫主要防范慈利、桑植、安福诸土司,而以永定卫主要控制永顺、保靖诸土司。至洪武末年,永定卫址又由永顺土司境迁至原大庸卫址,并始筑城以守,万历《湖广总志》卷l4曰:“永定卫城,初名大庸,洪武三十一年指挥张胜筑,改今名。”永定卫以原大庸卫址为自己的卫址,而改原大庸卫为大庸千户所,西适三十里,别建大庸千户所城。据同治《直隶澧州志》卷2永定县,“大庸所城,在县西三十里,以溪名,明洪武所千户武才筑。”故大庸千户所设置应在洪武三十一年。

崇山卫:

  据《明太祖实录》卷122载,洪武十一年二月辛亥:“置崇山卫于湖广孟洞之地。”湖广孟洞之地当即今湖南永顺县城所在地,清雍正六年永顺土司改流,设永顺府于此,永顺之地至今未变。孟洞一名因水名而称,今永顺县城旁之河流仍名孟洞河(或作猛洞河)可证。这说明洪武十一年曾于永顺土司境设崇山卫。然据有关方志,崇山卫的具体地点似在永顺土司之南,今湖南花垣境内。乾隆《辰州府志》卷12引《永绥厅志》曰:“(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明辰州卫指挥刘寅创建卫署,是岁,改夜郎坪设崇山卫,寻省卫,置崇山千户所。”该志又按:“崇山史有千户所无卫,然至今永绥厅城东三里,尚有卫城故址,盖置卫未久,故史弗详。又置卫之年,惟沅州朱志确指为丙午,足补旧志之缺。”永绥在今湖南花垣县。同治《永绥直隶厅志》卷1建置也曰:“永绥旧城,城南七十里,即崇山卫故地。”崇山卫的设置时间,乾隆《辰州府志》载其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其余诸志多以在洪武初年,如乾隆《乾州厅志》卷2秩官志曰:“明洪武初,以沅溪属卢溪县,改夜郎设崇山卫。”从当时的局势看,似以后说更为确切,因为至正二十六年时,永顺土司等尚未正式附明,再以上述《明实录》之载证之,几可确定无疑。《明史·兵志》载明初所置卫所名目中,有崇山千户所而无崇山卫,这与方志崇山卫后改千户所的记载一致。改卫为所的时间和原因,乾隆《乾隆厅志》卷2秩官志有言:“(洪武)二十三年,因饷运艰难,复行裁革,置崇山千户所。”同治《永绥直隶厅志》卷1也云:“崇山卫,??后以孤悬苗地,转运维艰,议撤。又恐苗之蹑其后也,设羊蹄擂时,饿而摇铃之计以去。”洪武二十三年崇山改卫为所的记载应可信,因为洪武十九年(1387)时,崇山卫尚存,《明太祖实录》卷179曰:“湖广都指挥司奏请运施州、崇山、大庸、五开、黄平、平越等卫军食。”上览奏谓户部臣曰:“崇山、大庸屯积岁久,何以乏食?惟施州从其请。”崇山千户所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同志又载:“(洪武)三十年,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千户所。”镇溪所在地在今湖南吉首,可见崇山千户所不仅从此撤销了建置,即使名称、所址,也作了更改。综合上述,可知明初曾于永顺土司境内设崇山卫,初置按《明实录》所载在洪武十一年,是在洪武三年所设羊山卫迁改大庸以后。明初两次在永顺土司境内设卫,说明了当时明廷对该土司及其地区的重视。但因其地过于险阻,饷运艰难,崇山卫也终于不得不迁址,从今永顺的孟洞之地,南迁到今花垣的夜郎坪,卫改为千户所。上述地方志与《明实录》的不同记载,应该正是这种变化的记录。

  除了卫所以外,明初还在土司境内尤其是汉土交界的要害之地广设关隘、巡检司、军堡等,协助卫所进行防守。明施州卫指挥佥事童昶称:“国朝设立关隘,把截甚严,至今尚传蛮不出境,汉不入峒之语。”(《来凤县志·武备》)如施州卫设关十四,即王峰关、东门山关、石乳山关、梅子关、铜锣关、老鹰关、深溪关、散毛关、土地关、野猫关、胜水关、虎城关、野熊关、野牛关等(万历《湖广总志·兵防二》),遍及鄂西土司全境。添平、麻寮二千户所,各领十隘,《天下郡国利病书》载之为:鹞儿、九溪、长梯、磨冈、遥望、渔洋、石磊、忠靖、走避、细沙,及黄家、九女、靖女、栏刁、青山、山羊、樱桃、曲溪、梅梓、宋所等,“每隘各土官百户一员掌印,以防守容美夷寇。”(万历《湖广总志·湖广上》)道光《鹤峰州志》卷14也云:“湖南石门慈利所属,有世袭所官隘官,以防御土司为责任。据澧州志称,肇自蜀汉至明洪武后,乃确凿有征。其制所官世袭千户、隘官世袭百户,所官地丁银征三免七,隘官地丁银征七免三。”又有安福四关,永定三关等。在今巴东县境,设有连天关、石柱关等巡检司,“俱洪武初建,原职弓兵一百名内,永充二十五名,住扎关隘,防守诸夷山入。”(嘉靖《巴东县志·卷1》)这些关隘、巡检司、军堡等处所,一般都以当地土人把守。以上,是明初在土家族土司境内设置卫所的概况,大约为羊山、永定、九溪、崇山、施州五卫,大庸、平添、麻寮、安福、大田、黔江、平茶、思州、思南九所,这些地处土家族土司腹心地区的卫所,与围绕在这一地区周边所设立的为数更多的卫所一起,屯戍相连,此呼彼应,形成了明初中央王朝针对土家族土司的一张军事控制网络。

(选自《张家界卫所史话》,主编/罗长江;有删节。另有九溪卫、永顺酉水守御千户所、恩施施州卫与咸丰大田千户所、黔江、平茶二守御千户所等情况从略。——编者)

最近新闻推荐

网友评论
加载中……
加载中……

























三日游 |  公司荣誉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zhangjiajie |  张家界旅游团 |  贵宾留言
张家界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7*24小时 Email:gozjj@163.com
TEL:0744-8355777 2162777 2162999 8203888FAX:0744-8863888
 营业执照号:L-HUN-GJ00012 地址:中国·湖南张家界市中心汽车站四五楼 邮编:427000
张家界旅游网 Copyright © 2000-2017 www.zjj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张家界旅游
张家界 张家界旅游攻略 张家界攻略费用 张家界旅游报价 张家界玻璃桥 长沙会议 Zhangjiajie 张家界攻略 张家界旅行社 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