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辽代洞山石窟庙成地质考古游新亮点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6月10日电(李富、杨广宇)辽代洞山石窟庙因地理位置特殊和历史年代久远,已经成为内蒙古地质考古游的一个新亮点,进入夏季以来,每天来这里旅游和考古的人络绎不绝。
洞山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牛营子镇西北5公里,洞山庙又称“灵峰寺”“遮盖山石窟”,以在遮盖山腰有依山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据碑文所注,此庙建于辽代乾统二年(1102年)。
洞山庙由7个石洞组成,即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环洞、老爷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主洞与环洞洞口用石条砌成圆拱门。主洞门顶嵌有“灵峰寺”三个字。主洞成凸型,由左右耳室和前后室组成,洞长144米。后室中央石刻释迦牟尼佛像,盘坐于莲花台上。环洞分右左后三面包围主洞,洞宽约2.7米、高约2.5米、全长20米,壁刻菱形像龛1080个,每龛刻一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是在原有的岩石上雕刻而成,此地岩石质脆,能够雕成佛像可谓鬼斧神工,许多游人和考古专家正是因此而来。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