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七天潇洒刷卡一万八 黄金周后大学生成卡奴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这两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年轻人不顾口袋厚度,在黄金周尽情"喜刷刷",图一时之痛快,如今面对卡债,叫苦连天。其中,没有收入的学生"卡奴"更是茫然失措,悔恨不已。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年轻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情况,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移动性银行办卡点、办公楼、高校。
"我现在怎么办?"厦门某高校读大三的小梁(化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却很羡慕身边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办了多张信用卡,利用这卡换那卡、那卡换这卡的"卡养卡"伎俩长期透支。今年"十一"长假,小梁大肆购物,把手上所有的卡都给透支了,无卡可挪用。拉不下脸向同学借钱,又不敢向辛苦养家的父母开口,想到还贷日期逼近,他竟萌生了逃离校园的念头,"我真的好害怕,没一天过得安稳。"
寅吃卯粮学生"卡奴"增多
在几个高校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越来越普遍。"我们班上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有信用卡,许多人还经常使用。"厦大的大二学生小程说,不少大学生花钱没有节制和预算,因此经常在生活费用完时先透支,等收到生活费后再还卡债,其中男生主要用在谈恋爱的花费上,女生是买衣服和化妆品;一到长假,刷卡就厉害了,主要是不少人结伴去旅游。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成为"卡奴"的比较多,他们还自嘲是"负翁"。
"现在不少同学流行"卡养卡"。"集美大学的大一学生小兰说,同学为了应付卡债,就想出这么个法子:多办几张信用卡,欠这张卡钱时就刷那张来还,几张循环,俗称"卡养卡"。不过这也不是万能的法子,不少同学经常多卡同时刷爆,然后就只能向同学借钱,陷入恶性循环。
"学生"卡奴"相对多一些。"从事信用卡业务2年的小方为我市多家银行服务过,对年轻人的信用卡市场有较深入的了解,他每天的工作是寻找流动点招揽顾客办卡。他告诉记者,年轻人是办卡的主要对象,其中随着这几年校园信用卡的产生,校园市场成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由于学校人多,学生容易"入手",不少办卡业务员会到校园里设点,还发展出校园代理。这些校园代理多为学生,为了赚钱,向同学推销,校园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学生是没有收入的群体,很容易变成"卡奴"。小方说,如今年轻上班族办卡的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看别人办也就跟着办了,真正刷卡的不多,"卡奴"相对也少。
跟风办卡年轻白领"睡眠卡"不少
傍晚时分,办公楼里,一张宣传板,一张摆放各类礼品的桌子前坐着几个西装笔挺的银行办卡人员。下班了,一群年轻人围了过来。"办卡后就送礼物","这卡可以当成优惠卡,在很多店都能用",在听完办卡人员的热情介绍后,有人动了心办了一张,一会儿,十几个人都办了卡。
刚办完卡的白领小陈说,自己也就是办着玩玩,她已经办了好几家银行的信用卡,偶尔买东西透支一点也很好用,毕竟年轻人的卡额都不会太高,不怕负上巨债。
在国际银行大厦某公司上班的小张已工作三年,收入稳定。他告诉记者,他的同事、朋友用信用卡的不太多,有些人看别人办自己也就办一张,然后卡就搁在皮夹里成了"睡眠卡"。他算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主要是因为他清楚自己有还贷的能力,即使预支使用,也是在计划之内,不会觉得心慌。国庆期间他也刷卡透支,但还是在理智消费的范围之内。
小张建议,学生最好还是不要用信用卡。年轻上班族虽然消费心理也还没完全成熟,但毕竟具备了消费能力,而且知道赚钱的辛苦,刷卡时还是有个"度"。
各方反应
专家说法:年轻人不要忽视个人信用问题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朱冬亮表示,信用卡是新兴事物,年轻人思想前卫,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信用卡"主力军"是很正常的。信用卡本身是一种进步工具,但客观上它容易助长年轻人盲目消费,年轻人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尤其是学生,甚至不是完全的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因此关键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必须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现在不少银行对个人的信用有一个完全的记录,在使用信用卡前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要一时大意而失去信用。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对还没完全踏入社会的学生尤为重要。
多数家长:消费理念不成熟学生用卡要指导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于学生使用信用卡都表示反对,理由是学生没有收入,消费理念还不成熟,最终来还卡债的一定是家长。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
"一万八?一个礼拜!"前天,当银行工作人员把对账单送到王女士手中时,她差点晕过去:刚进大学的儿子竟然在"十一"长假的七天里刷掉了她信用卡里的这一大笔钱。她说,原本给儿子办了张子母信用卡,是为了方便他缴纳学费和取生活费,可如今却成了"金漏斗"。回家一问,原来是儿子和女友去旅游了一趟,"住星级宾馆,一夜就消费好几百元钱。这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啊!孩子刷起来怎么就不心疼呢?""啪"一声,王女士一怒之下,干脆把信用卡折成两半。
"信用卡是高端产品,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力使用。"另一位家长陈先生的观点比较特殊,他说自己从事的是金融行业,比较清楚信用卡的功能,这是一种复杂的高端产品,里面包含各类复杂资费和运用技巧,不少学生没有能力去弄清这个产品的优缺点,信用卡在他们手中成为单纯的预支费用工具。因此虽然他不反对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但必须要先加强学生的理财能力。
业内人士:过早培养学生市场可能产生"泡沫"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消费主力军,因此不少银行都推出了学生信用卡,比如招商银行的Young,建设银行的龙卡大学生信用卡等,这些学生信用卡的办理只需要学生的学历或在学证明,大多能借贷1000元——3000元,门槛不高,而且优惠政策非常多。
他说,这种培养市场的做法是可取的,但不能太急,否则会有揠苗助长的嫌疑,在业务员制造虚高业绩、学生依靠家长形成购买力等各种因素下,可能形成一种虚假繁荣,滋生"泡沫",不利于各方发展.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