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景区 和谐旅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平安景区”侧记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管辖三个居委会和黄石寨、金鞭溪、鹞子寨、袁家界四个景片,总面积48平方公里。在这里,核心景区实现了多年无刑事案件、无交通事故、无火灾、无治安灾害事故、无安全生产事故、无食物中毒的目标,今年6月,该公园管理处被省综治委、省人事厅评为2003年至2006年度平安单位。
稳定、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旅游环境,来自于切实高效的“平安景区”建设工作。自2004年以来,公园管理处紧紧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目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进平安景区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游客接待总量逐年增多。2004年公园接待游客82.0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800万元;2006年公园接待游客100.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2亿元。公园接待游客年均递增11%,旅游收入年均递增13%。今年1月至8月,公园已接待游客81.3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002万元。
■推行“一把手”工程,加大平安建设保障力度
1989年5月11日,鹞子寨景区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案件虽被及时破获,但公园当时被列为高危区,鹞子寨景区也一度游客寥寥。那次沉痛的教训,让历届党委、管理处领导班子时刻铭记“景区平安无小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道理,他们提出了把公园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平安景区”的目标,落实了平安建设的领导组织、人员机构、经费、议事日程,奠定了平安建设工作的坚实基础。
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平安创建伊始,从公园管理处到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层层制定了平安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将平安建设作为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授予平安单位荣誉称号;对工作不落实,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分别予以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处理。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责任制,将平安建设工作与领导晋职晋级考查挂钩。
加强了综治组织建设。根据中央综治委、中编办《关于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公园管理处建立健全了各级综治领导和办事机构,配齐配强了工作力量,做到了社区有组织、单位有队伍、村里有专干,并成立了公园公安协警队、交警协管队、袁家界公安协警队和林业公安消防队四支队伍共21人,较好地解决了公园警力不足问题。
加强了经费保障。管理处每年投入综治维稳经费100多万元,落实了各单位每人每年500元,居委会每年5万元的综治维稳经费。各协警队配齐了警车、对讲机、电筒、警棍、制服等装备,治安、稳定、防火等信息员每人每月发放信息费20元。
将平安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公园党委会、处长常务会议都有平安建设议题,讲评过来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规划部署未来工作,雷打不动、几成铁律。
■完善“四级防范”网络,确保治安防范不留盲点
公园党委认为,抓好治安防范是平安建设工作的重点。他们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完善了平安景区防范机制和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了景区、景片、景线、景点“四级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消除了旅游治安死角,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案件、事故的发生。
一是景区防范。公园管理处在核心景区建立景区管委会综治办、警务室、涉游纠纷调解室、旅游巡警队、应急服务队、森林防火队等治安安全防范组织。核心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管委会综治办牵头,负责协调、组织各种防范力量抓景区平安建设。公园共配调解员7人,设立警务室3个,警务室民警兼任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景区治安防范的业务指导。
二是景片防范。在风景线相对集中成片的地方设立了治安巡逻队、应急服务分队、义务消防队和医疗救护中心等治安和旅游安全防范组织。公园共组建治安巡逻队7支72人、义务消防队4支100人,景片民警负责该景片治安防范和旅游服务管理等工作,医疗救护中心配备了医护人员、常用药品、医疗器械,遇到游客需要医疗救助,医护人员和应急服务分队就立即出动,免费救助。今年1月至6月,医疗救护中心义务救助伤病游客67人次,支出医疗费数万元;调解室调解涉游纠纷96起,游客满意率达100%。
三是景线防范。在各旅游风景线上设有治安巡逻分队、义务巡逻队和义务法制宣传队,并在导游、挑夫、轿夫、摊点商贩等从业人员中挑选热心治安防范等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组成旅游服务应急队伍,协同维护旅游线上的治安秩序,保障游客观光安全,解决游客不时之需。目前,公园设有义务巡逻队2支14人、老年义务法制宣传队1支6人。
四是景点防范。在每个观光景点设有安全信息员。设立了旅游服务联络信息牌,将片区民警、医疗救护中心、安全信息员的联系电话,立牌公示在景点醒目位置。在狭窄危险的观光点一律设置温馨警示牌,并安排安全信息员定点守护。目前,公园聘请安全信息员39名,设立信息牌80多个。任何景点上的游客电话求救或求助后,5至10分钟内就能得到救助。
近年来,公园还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在黄石寨、袁家界、鹞子寨等核心景区及三星级以上酒店和管理处机关大楼等30多个重点位置安装了ABK系列电子监控系统,实行全天候监控,公园技术监控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06年5月份,鹞子寨景区一座石峰上的林木遭雷击着火,安放在黄石寨的电子监控镜头马上捕捉到了着火信息,防范人员及时扑灭了火源,防止了火灾的发生。
■实施“人性化”管理,引导从业人员参与平安建设
公园管理处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引导来自不同省市的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参与景区管理,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的园区工作局面。
在公园管委会综治办每月组织的2至3次管理工作讲评会上,从业人员与园区工作人员一起,表扬好人好事、投票评选优岗和流动红旗、通报批评存在的问题。综治办的季度、半年和年终总结,都会根据每次讲评情况,量化计分,对优秀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奖励。每年的旅游淡季,部分旅游服务人员会离开公园,为了兑现年度“优秀旅游服务人员”的奖励承诺,各旅游管理单位主动将年终总结评比工作提前在10月份进行,确保年度“优秀旅游服务人员”的奖金及时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
为了让外来从业人员中的党员不离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景区成立了外来从业人员临时党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服务岗共23个;为了让旅游淡季留守人员不寂寞、有事做,景区管理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竞赛活动,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安全规范、文明诚信经营等旅游安全服务的方方面面,既提高了留守人员的旅游安全服务素质,又丰富其生活。同时,景区管理部门对从业留守人员还经常登门拜访,逢年过节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使他们能感受到和公园干部职工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推崇“游客至上”,让游客放心前来,安全而归
为了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公园管理处用细致入微的工作,践行“游客至上”的理念。
制作服务联系卡,随时向旅游观光者发放。服务联系卡印有综治办人员和治安巡逻员、服务队员等景区重点从业岗位人员的联系电话,并对旅游咨询、旅游救助、消费指南、受理报警等十项旅游服务进行了明确规范。
全面推行旅游服务咨询台全天候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全方位服务制度,救助电话接毕15分钟内保证现场处理的安全救助制度,景区卫生全日、全员、全面保洁制度。遇到游客投诉,一般当场处理,特殊情况不超过24小时,若是来信投诉,两天内调查处理并给予回复。
为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景区、景片工作人员对每天下午5点以后入园游览的客人一一进行登记,并在下午7点组织景线、景点上的工作人员认真巡山,护送每名游客安全返回后,景区工作人员才能撤离。公园把这项安全护送游客的制度称为“关山门”。实行“关山门”制度以来,公园从未发生过游客夜晚遗留景区、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事件。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黄石寨景区管理人员在五指峰景点巡山时,发现一名加拿大女游客不愿下山,管理人员就腾出自己的卧室,妥善安排食宿,让她在五指峰景点度过了一个“平安夜”。
2005年实行70岁以上老人进景区免门票制度后,老年旅游团队明显增多,为了确保安全,各旅游景区在加大义务医疗救助投入的同时,还组织和动员旅游服务从业人员随时关注老年旅游团队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公园共为游客做好事2000多件,拾金不昧归还游客财物总价值50多万元,救助危难游客30多名,收到游客感谢信、锦旗100多封(件)。
稿源:张家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