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导游的领队日记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作者背景
时盟,女,北京捷达假期国际旅行社出境游专职领队,从事领队工作11年。
她带团认真负责,经验丰富。2004年印度洋海啸期间,她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稳定客人情绪,保证了旅游团队全体成员人身安全,其事迹曾被各媒体争相报道。
我从事导游工作已有11年了。在来到捷达假期国际旅行社之前,曾先后在5家旅行社工作过。那时候,能进入“捷达假期”是我的想往,因为它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时间真快,我加盟“捷达假期”也已6年多了。来到这家旅行社,我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以下就是我不久前的带队体会。
2006年12月28日 北京
今天下午,泰新马十日之旅即将启程。按照贯例,昨天下午,即将出团的各领队到公司开预备会。公司“领队之家”既是公司对领队进行专业培训的场所,也是领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的地方。我知道,借他人的成功为经验,借他人失误为教训,可以事半功倍。
预备会上,公司领导再次强调,各领队必须熟悉和了解即将出团的行程及团队成员情况,要求每位一是衣着服饰整洁大方,举止礼貌得体;二是接团过程中如出现紧急情况,应首先稳定客人情绪,并按“紧急情况处理原则”程序迅速处理有关事宜;三是认真填写“领队日志”等。
每次拿到团队成员的名单,我最关心的就是人员的年龄结构。这次泰新马十日之旅参团成员共26名,其中有位70多岁的老人,还有一对近80岁的夫妇没有家属陪同,根据多年带团经验,我知道他们是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
2006年12月29日 曼谷
今天我们要前往泰国著名的景点大皇宫、玉佛寺等。全体团员享受了酒店丰盛的自助早餐后准时到达集合地点,旅游大巴已在那里静静等候。
到达大皇宫已是泰国时间上午九点半了,地陪招集客人讲明注意事项后,团队开始有序进入景点参观。
大皇宫与玉佛寺近邻,紧靠湄南河边,共同构成曼谷的必游之地。大皇宫始建于1783年,占地约22万平方米,汇集了泰国建筑、绘画、雕刻、装饰和田园艺术,被誉为“泰国艺术大全”。
午餐选在大皇宫国际自助餐厅。上午参观完后,游客们兴致未减,午餐时,大家都在热议着参观体会,几位出行前查阅过泰国历史资料的本团游客向大家讲解着,很是热闹。
2006年12月30日 曼谷
一大早,大家蹬车就座。我从客人名单中早已得知今天是一位团员的生日,我想给他一个小小的惊喜。
车刚一行驶,我和团友们说:“我们一起唱个歌好吗?”,于是全体成员在我的带领下唱起《生日快乐》。伴随着歌声,我轻轻地打开在国内就为他精心准备的贺卡读道:“很高兴在我们的旅途中迎来您的生日,礼物虽小,但是我一片真诚的祝福,愿今天的惊喜是您明天美好的回忆……”
大家用好奇的目光迅速搜索并不停地说:“是谁呀?谁呀?”,走近这位先生,双手将贺卡给他。掌声和欢乐随车而行……
下午这位“寿星”找到我很感激地对我说:“我活了43年,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更别提旅游中收到贺卡了,太感动了,终生难忘,真的!”看到他眼睛有些湿润,我感到心里得到一种满足。
2007年1月1日 芭堤雅
清晨起床虽然外面还是灰蒙蒙的,但是我的心情与往常不一样,因为今天是2007年的第一天,昨天晚上我们一行26人在泰国美丽的海滨城市芭堤雅度过了新年的前夜,在异国他乡与不同国度、不同的肤色、不同语言的游客相互祝福新年快乐,团员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新年第一天,远离家乡,身在异地,还真有点想家的感觉。但作为一位领队,我深知个人的情绪是不能传递给团队游客的。
早上集合的时间到了,大家纷纷上车。我拿起话筒,用亲切甜美的声音祝大家新年快乐,为表达我的心情,我为大家朗诵了自创的小诗:“激动的笑脸,沸腾的欢呼,我们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中。新年快乐!幸福一生!相互祝福不问姓名。一起HAPPY,没有陌生,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大家非常开心。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对快乐的诠释,从他们的掌声中,我感觉到了对我工作的肯定。
2007年1月2日 曼谷
今早,我们来到泰国曼谷机场,准备乘机前往本次行程第二站———新加坡。办好登机牌后,团员开始排队托运行李。
忽然,柜台前方传来吵闹声,我迅速的过去询问。原来,有外人不排队就上前托运行李,我的团员愤愤不平地大声叫喊“排队,排队”。而“加塞儿”的同胞不以为然,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柜台内泰国航空公司服务员用无奈的目光和不悦的表情在等待。
我急步走上前说:“大家请安静!”然后对3位先生说:“请你们先托运吧。”有人不理解地问:“凭什么呀?”办理完毕后,我笑着对那位先生说:“希望你们这是最后一次,出国观光要讲公德别忘荣耻,因为你们代表中国。”3位同胞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们的一位团员说:“出国在外应想到国家形象,文明旅游,不能忽视点滴的行为。回去我要和我的员工讲这段插曲,增加爱国意识呀!”
2007年1月4日 云顶
行程到了第7天,团队两位老人由于年岁已高,力不从心,所以处处要加以呵护。二老有些不好意思了,不时的责怪儿子,考虑问题过于简单。我安慰二老说:“您不用担心,孩子没能和您出来,我就是您的闺女。”
事情有时是突发的。上午参观“云顶”时,当我们上到第二个扶梯时,突然,前面一位乘梯者由于没有站稳向后一倾,我们团里的老人受到牵连,眼看老人从滚梯上侧摔下来,刹那间一片混乱。就在这时,只见一位陌生的先生箭步冲上滚梯中央,双手紧握扶手,用全身的力气顶住了老人……一时间我感觉空气凝固了,由于着急、紧张和感动,我眼里满是泪水。
到了二楼,大家松了一口气,连忙向那位先生道谢,他是一位华裔马来西亚人。我们看到他的手在流血,原来是因为刚才用力过大将手指甲给折断了,大家很感动,连声道谢,他却说:“没什么,举手之劳。”
2007年1月6日 吉隆坡
丰富多彩的旅程即将结束,今天就要乘机返京。在去往机场的路上,团员相互之间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像一个大家庭。
我拿起“麦克风”,给大家诵读我的“随感”,每读完一个段落,都会响起一片掌声。一位阿姨在擦拭着泪水,与大家互留联系方式;很多人在提议,明年我们原班人马相约再出来旅游;一位大姨走到我身边,不停地在我身上比划着,我不解其意。她操着内蒙古的乡音说:“我想给你做件棉袄。”这场面让我特感动。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