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旅游网--是张家界领先的旅游信息提供和服务商官网 |
![]() |
![]() |
![]() |
| 游客评价 |
| 游客评价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历时两年时间的扩建,于月日正式对外开馆。在开馆前夕,作为八一起义纪念馆最初筹建的见证人的徐巍、凌家传两位老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向我们讲述了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几位南昌起义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深厚情怀。
周恩来视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与工作人员合影。(翻拍)
周恩来:亲笔修改八一起义介绍稿
195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为向全国人民全面而具体地介绍八一起义的经过,《解放军报》决定发表题为《八一起义》的连环画,并要求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说明稿。纪念馆起草的介绍稿送到北京后,立即引起高度重视,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同志曾亲自审阅,周恩来、陈毅还在多处作了修改。
2007年7月19日,八一起义纪念馆当初筹建的见证人之一凌家传向记者回忆,周恩来的重大修改有三处:一是指明了参加武装起义的部队番号和领导人:即贺龙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国军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二是明确提出起义的领导人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与胡乔木所著《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比较,增加了刘伯承,而且排列次序也有变化;三是对起义军南下,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明确提出“由于当时领导者没能够坚持发动广大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的政治路线,而采取单纯军事向南挺进的方针……致使起义军主力遭到失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无私革命情怀。”凌家传说。时任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历史调查组组长的徐巍说,周恩来亲笔修改八一起义介绍稿,使八一起义的宣传介绍出现了新局面。各种回忆录,访问记日益增多了起来,一些介绍南昌起义的小册子纷纷出版,在1957年庆祝“八一”期间达到了高潮。
陈毅:危难时刻南昌人显真情
1958年9月5日,陈毅参观了八一纪念馆。第三天,也就是9月8日,陈毅在下榻的宾馆接受了徐巍、凌家传等人的采访。
凌家传两位老人清楚地记得,陈毅当时说:“1927年,我在武汉中央学院,负责党的工作,为参加南昌起义,8月4日,全校学生乘船到了九江。因为南昌起义已经暴发了,张发奎决定清党,通知船不准靠岸,并说第二天国民党党员和共产党的党员分开来站,当夜我们在党内开了个会,决定有的回家搞农民运动,有的连夜去南昌,没有暴露的则继续留下来。我当时是著名的红色分子,决定来南昌找‘贺、叶’。”
凌家传根据陈毅所述回忆,陈毅和同伴连夜从九江出发,一路上,敌人盘查很严,家家关门闭户,旅店也不敢收留当兵的。他们找小路向南昌方向走,一口气走了一百多里,才在一个小镇找到一条船,经鄱阳湖到南昌。6号晚上,陈毅到了南昌,但此时贺龙、叶挺已经走了,满街都是张发奎的兵。当夜陈毅和几个同伴没有住处,不敢投店,也没有熟人,非常危险,决定出城去追部队。在城外十多里的渡口上,遇见一个曾参加学联会的学生在看守渡船,当这名学生得知情况后,随即把船划到了江心,让陈毅和同伴平安地睡了一觉,次日,又划船将他们送到了离临川不远的李家渡。凌家传激动地说,当陈毅说到这里时,他放慢了语速,并说:“南昌人好呀,在危难时刻,看到了他们的觉悟和对革命的真情。”
贺龙:转个身都能把敌人打倒
1959年1月18日,南昌起义军的总指挥贺龙参观了他当年的指挥部。看着当年的陈设,贺龙心潮澎湃。对此,徐巍、凌家传仍然记忆犹新。贺龙当时说:“指挥部为什么选择在江西大旅社呢?是因为这里离敌人的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和省政府都很近,左右为邻,只要转个身,都可以把敌人打倒。”贺龙回忆,7月31日那天,就是在江西大旅社的礼堂里,召开了营以上的军官会议,宣布了武装起义的决定,大家都当场表示拥护。走到俯瞰指挥部操场的阳台上,看着旁边的说明牌,贺龙激动地说:“只说我一个人指挥不合适。当时还有刘伯承和周逸群。那时我还没有入党,他们代表党来指导工作,帮助我改造了部队,这个仗是我们一起指挥的。”
江西大旅社曾是外国客商和当地名流争相造访的地方,为何起义军在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要住这么高级的旅社?这对当时筹建八一起义纪念馆收集史实资料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谜。凌家传回忆,贺龙在参观江西大旅社旧址时,谈到此问题,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是因为,当时我们队伍里的‘红帽子’很多,都是有‘杀头之罪’的,但他们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希望。在这里,外边挂个司令部的招牌,端几杆枪的军人往那一站,里面都是红色的天地,敌人晓得,但又不敢轻易下手。”
朱德:亲自为夫人当解说员
1961年2月16日,75岁高龄的朱德偕同夫人康克清,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已经过去了34年,但朱德对这栋当年的总指挥部大楼依然是那样熟悉。凌家传老人回忆,当时朱德走进陈列室,他甚至不等讲解员解说,便指着图片,轻声地向康克清介绍起来。当时参观现场有工作人员问朱德:“听说起义那天晚上,您请了几名团长,吃酒打麻将,用计把敌人扣押了,这是真的吗?”朱德微笑着答道:“是真的,这是当时前委作战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对话,凌家传至今记忆犹新。
陈列柜上有一把手枪,枪柄上刻着“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件珍贵的文物,曾经使许多观众驻足流连。凌家传回忆,朱德当时向他们说了这支枪的来历。朱德说:“这种德国造的枪,当时我有两支,战斗中就用它,后来我刻了几个字,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军事博物馆筹备,就把它交了出来。”
凌家传后来在关于这支枪的史料中这样记录:这支枪的意义很不平常,它从南昌开始打响,直到全国解放,才又回到南昌,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见证啊!
粟裕:部分骨灰撒在赣江里
“粟裕两次视察过八一起义纪念馆。一次是1963年,一次是1984年。”徐巍称,后面一次,粟裕带着孙女一块来的。粟裕向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谈起南昌起义时说,他是从叶挺师的教导队,调到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来的,任警卫中队班长职务,曾有幸看到了前委书记周恩来,周恩来和蔼地和警卫战士握了手,勉励战士们要忠于职守,搞好警卫,随时准备作战。
据粟裕当时回忆,8月1日凌晨,警卫队接到战斗命令,跑步前进,前往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策应他们起义。当警卫队赶到军官教育团前面的大操场时,军官教育团内吹起了嘹亮的欢迎号,表示军官教育团已经起义成功了。随即朱德团长出来和警卫队的官兵见面,说了很多勉励和感谢的话。
徐巍说,1984年2月,粟裕大将在北京病逝。夫人楚青和子女,根据粟裕大将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撒在南昌八一大桥下的赣江里,粟裕大将永远要和英雄的南昌人民在一起。
萧克:历史是无法抹杀和歪曲不了的
“文化大革命后,萧克作为健在的八一起义参加者,担负着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他不仅亲自撰写了《南昌起义》一书,而且4次到八一起义纪念馆指导,3次在北京接见了徐巍、凌家传等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凌家传向记者回忆。
凌家传说,从萧克的多次谈话中,除一些具体史实外,印象较深的是:针对四人帮攻击南昌起义是搞“城市起义”,与“农村起义相对立”的谬论,萧克旗帜鲜明地引用周恩来的谈话,指出“南昌起义功在第一枪”,是我党武装斗争新阶段的开始,功在千秋,永放光芒,应该理直气壮地大力宣传;针对“四人帮”鼓吹的井冈山会师,是毛主席和林彪会师的谬论,萧克讲述了朱德在赣南艰苦转战的历史功绩,说率领起义军队上井冈山的是朱德、陈毅,这是历史,是无法抹杀和歪曲不了的;充分肯定起义前委每个成员的作用。
“总之,历史就是历史,不要唯上,唯权威,唯定论,更不要颠倒是非,这也是我们在宣传八一起义时应有的态度。”对于萧克在谈起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说的这一席话,凌家传至今很感慨。
文/记者邹文彪 郭宁 实习生晏莲琴 刘毅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 三日游 | 公司荣誉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zhangjiajie | 张家界旅游团 | 贵宾留言 |
| 张家界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7*24小时 TEL:0744-8355777 2162777 2162999 8203888FAX:0744-8863888 张家界旅游网 Copyright © 2000-2017 www.zjj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张家界 张家界旅游攻略 张家界攻略费用 张家界旅游报价 张家界玻璃桥 长沙会议 Zhangjiajie 张家界攻略 张家界旅行社 張家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