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技校举办首届技能文化艺术节
作者:吴献党 来源:张家界日报社
12月24日上午,由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省级“园林式”市中级技工学校的校园广场上空前热闹,市技校首届技能文化艺术节正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一次精彩绝伦的才艺表演,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展示。市人大副主任李缓明,市政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慈利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单位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近2000余人亲临现场目睹了市技校首届技能文化艺术节的风采。
礼仪服务秀
礼仪服务秀是市技校首届技能文化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当市人大副主任李缓明宣布艺术节开幕后,伴着掌声和欢呼,14位青春貌美的女子款款走上台来,一声温尔典雅的“您好”,拉开了礼仪服务秀的面纱。她们从走路到站姿、再到坐姿,都一一作了演示,且演示得是那么得体到位,她们每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都是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很显然,她们都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这14位女孩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岁,她们就是市技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
实际上,她们的基本功都是平时早就练就了的。为了这次艺术节,她们早在一个月前又进行了强化训练。学校的花园就是她们练习走路的场所,她们每天要绕花园走路100圈以上,有时一走就是一整天。练站姿时一站就是2个小时,头上顶书、顶碗、顶托盘,两腿夹着一张纸,不能掉。练坐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训练表情时咬笔,让8颗牙齿露出来,训练手势时牵着一根绳子,用绳子牵制手势的方向。艺术节的前一天,学生魏丽由于不认真,还被老师骂得哭了呢。
旅管专业的教师伍卫萍告诉记者,12月22日,天气突降,寒风淋冽,学生们在操场上训练,脸上冻得发紫,腿肚发麻,学生张亭亭、武先莉、刘静,由于穿高根鞋训练时间过长,脚后跟受伤了,都贴上了创可贴,但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正是由于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和过硬的教学质量,学校已向全国各大酒店、旅行社、知名企业输送5000多优秀学生。每年学生一毕业,黄龙洞、宝峰湖、上海三湘大厦等单位都抢着要呢。
礼仪服务秀让技校人很风光。
拉面与刀工
你见过拉面拉的丝比头发还细吗?你见过在汽球上切胡萝卜丝吗?你见过切的胡萝卜丝和拉的拉面丝穿绣花针孔吗?12月24日上午11时,技校学生拉面与刀工的绝活表演让观众拍手叫绝。
拉面与刀工是烹饪专业最有特色的一门技能,因而对基本功要求标准特别高。首先要求拉面者动作协调,力道匀均一致,不光用双手揉面粉,身体还要充分摆动起来,拉出来的面丝能穿绣花针孔,最多能在一个针孔里穿20多根,因而训练时要求学生能吃苦,除了在课堂教学外,还要学生下课后单一操练,有的学生加班加点经常到深夜。烹饪专业的学生拉面基本上能得拉出毛细、韭叶、夹心面等6种以上的品种。刀工与拉面一样,同时需要严格的训练。为了练就在汽球上切萝卜丝的绝活,有的学生一天要切破几十个汽球。一个月强化训练下来,到底切破了多少个汽球,无法统计,有人说,市技校的萝卜丝吃不完,说这话一点不假,技校的楼顶上,已凉晒着一楼顶吃不完的干萝卜丝。这是学生们刻苦训练的结晶。可见,你见到的技校学生在艺术节上从一根绣花针孔里穿过21根萝卜丝就不足为奇。
一技在身,走遍天下。有了拉面与刀工这手绝活,技校2008届烹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被就业单位提前预定。
武术功夫茶
喝功夫茶的人不少,但喝过武术功夫茶的人并不多见。12月24日上午,记者在市技校实实在在喝了一杯武术功夫茶。
表演武术功夫茶的是来自云南藉的特聘教师浓国平。在台上,伴着中国功夫的插曲,他淋漓尽致展示了大鹏展翅、万事如意、一帆风顺、步步高升、金带缠腰、蜻蜓点水等18个招式。然后走下台来,一一向特邀嘉宾献上一杯武术功夫茶。
武术功夫茶发源于四川,是民间的一种艺术,有芙蓉派、蒙顶派、青城派。
市技校的武术功夫茶是一门技能教育,以收徒为主,去年以业,该校就培训了8个班。
该校校长傅恒瑜告诉记者,家有千金万金,不如一技在身。作为技工学校,就是要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为了让技校学生学到一手绝活,他们经常请高校教师给学生进行培训,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用高于10倍教师的工资请进来,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傅恒瑜为了培养学生,确实舍得花钱,舍得花大钱。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现有各类操作实习(实验)室25个,计算机350台、6间网络机房、8间多媒体教室;湘西北一流的音频教学设施、数字可寻址广播系统、校园局域网系统,构成了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烹饪、数控练功设施省内堪称一流。
学校开设有旅游管理、烹饪、电子商务、文秘、电子电器、数控技术等十多个专业,真正形成了“办好一批专业,培养一批人才,推动一方经济,带动一方致富”的办学模式。学校还是全省八大出国劳务培训基地之一,是张家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扶贫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网友评论
张
家
界
旅
游
网
张
家
界
领
先
的
旅
游
信
息
提
供
和
服
务
商